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崩藉的意思、崩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崩藉的解釋

亦作“ 崩籍 ”。猶言崩潰瓦解。《後漢書·西羌傳論》:“若乃陷擊之所殲傷,追走之所崩籍,頭顱斷落於萬丈之山,支革判解於重厓之上,不可校計。” 明 歸有光 《賀戚總戎平倭序》:“公提兵振旅,呼吸之間,百萬之衆,一時崩藉,遂解重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崩藉”是一個書面用語,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崩潰瓦解的狀态,多用于形容事物或局勢的徹底潰散。該詞也可寫作“崩籍”,屬于同義異形詞。

用法與語境

  1. 曆史文獻:如《後漢書·西羌傳論》中“追走之所崩籍”,描述戰敗潰散的場景。
  2. 文學描述:明代歸有光在《賀戚總戎平倭序》中用“百萬之衆,一時崩藉”形容軍隊瞬間潰敗。
  3. 現代延伸:可比喻人或事物突然垮塌,如“企業因決策失誤而崩藉”。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後漢書》或歸有光的作品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崩藉(bēng jí)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山(山字旁)和草(艹字頭)。崩藉的筆畫數為17。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形聲字,意為物體破碎或倒塌的狀态。在繁體字中,崩藉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崩藉的形狀稍有不同,比如曾經有一種古漢字寫法是将“崩”的上方的一點寫成長方形的,表現出山體坍塌的樣子。這個詞的例句可以是:山崩藉,川斷流。 關于這個詞的組詞,我們可以根據其意思,構建一些相關的詞語。例如,崩潰(bēng kuì)表示一個物體或系統由于過度壓力或勞累而突然破碎或倒塌。另外一個詞是塌方(tā fāng),表示山體或地面突然倒塌或滑坡。此外,山崩地裂(shān bēng dì liè)也是一個常用的詞語,形容地震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山體倒塌和地面開裂。 在崩藉的反義詞方面,我們可以考慮諸如堅固、穩定或完整等詞語。這些詞語表示的是物體或系統的穩定狀态,與崩藉的意思相反。 總之,崩藉是一個用于形容物體破碎或倒塌的詞語。它的組詞、反義詞以及相關的古代寫法等都對我們理解和運用這個詞語有着幫助。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隨時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