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靡币的意思、靡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靡币的解釋

見“ 靡敝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靡币(mí bì)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詞彙,現多用于書面語或特定語境,其核心含義指財物浪費、奢侈耗費。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耗費財物

    指無節制地消耗金錢或物資,含貶義。

    例:《後漢書·窦融傳》載“奢靡币費”,形容揮霍無度。

  2. 引申為虛耗國力

    古代文獻中常指因統治者奢侈導緻國庫空虛。

    例:宋代政論中批評“靡币傷財,民不堪命”。


二、詞源與結構分析


三、權威文獻用例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靡币:耗費錢財;奢侈浪費。”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2卷,第1073頁。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靡币通‘靡敝’,謂損耗資財。”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2002年版,第901頁。

  3. 《辭源》(修訂本)

    引《漢書·食貨志》注:“币,財也。靡币,猶言損耗。”


四、近義詞辨析

詞彙 側重含義 語境差異
靡币 財物系統性耗散 多用于曆史、政論文本
奢靡 生活排場奢侈 更常見于日常批評
浪費 泛指資源無效使用(現代常用) 口語化,適用範圍廣

五、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現今多見于曆史研究、文言作品或修辭性文本(如批判社會浪費現象)。日常交流中建議用“浪費”“揮霍”等替代,以保通俗性。


參考資料:

  1.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
  2. 《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
  3.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

網絡擴展解釋

“靡币”是“靡敝”的異體寫法,屬于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消耗、衰敗或浪費的狀态。以下是具體解釋及用例:

詞義解析

  1. 殘破凋敝
    指社會或事物因過度損耗而衰敗。例如《漢書》記載“百姓靡敝”,描述戰亂後民生困頓的狀态。

  2. 毀壞破壞
    如《管子·輕重乙》提到“器以時靡币”,說明器物因長期使用而損壞。

  3. 耗費浪費
    表示資源或財力的揮霍。如《管子·輕重甲》中“靡币之用日去千金”,強調軍費開支的巨大消耗。

讀音與結構

關聯詞彙

使用場景

多見于古代文獻,現代漢語已不常用。如需進一步了解完整用例,可參考《漢書》《管子》等典籍,或查看漢典等權威辭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身之地案治白叟黃童飽啜變壓器冰淵憯傷蟬翼爲重,千鈞爲輕吃不準楚岫瑤姬大筆當捐道貌凜然第三産業觝巇斷絕地獨明房苑飛驲烽堠佛窟該閡甘露寺臯洛古皇虹丹薦信嬌滴滴腳忙手亂家狀傑作鏡目九傧俊造喀秋莎壘栅麥熟冒暗嬷嬷褭騕怒不可遏女孫咆烋硗垤巏嵍濡滞少昊沙吒升擢石蠟收購手澤之遺肅澄桃花癸水頽基頹缺頑舊危厲瞎榜逍遙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