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禮記·王制》:“司徒論選士之秀者而升之學,曰俊士。升於司徒者不征於鄉,升於學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後因以“俊造”指才智傑出的人。《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其令郡國各脩文學,縣滿五百戶置校官,選其鄉之俊造而教學之。”
(2).指科舉。 唐 李德裕 《進上尊號玉冊文狀》:“臣本以門蔭入仕,不由俊造之選,獨學無友,未嘗琢磨。” 明 歸有光 《谕祭山西巡撫都察院右副都禦史毛鵬文》:“惟爾初由俊造,薦服仕官。”
“俊造”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該詞最早出自《禮記·王制》,記載司徒(古代官職)選拔優秀士人的制度:鄉學中的優異者稱為“俊士”,經司徒推薦入國學深造者稱為“造士”,合稱“俊造”。如《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記載曹操曾下令選拔“鄉之俊造”進行教育,印證了其指代精英人才的含義。
唐代起,“俊造”被借指科舉體系。如李德裕在《進上尊號玉冊文狀》中自謙“不由俊造之選”,明代歸有光《谕祭毛鵬文》稱其“初由俊造”,均以該詞代指科舉出身。
該詞體現了古代人才選拔制度的特點,既有具體的人才等級劃分,又衍生出對科舉制度的代稱功能。
俊造包含了兩個詞,即“俊”和“造”。接下來将分别解析這兩個詞的意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人字旁(亻)+ 夕(夕)= 亻夕
意義:形容人或事物聰明、機智、優秀。
來源:源于古代漢語,常用來形容人的才華出衆,智慧過人,外貌出衆。
繁體:儁
古時漢字寫法:亻夕從
例句:他是個俊人,文武雙全。
組詞:俊傑、俊才、俊俏、俊美
近義詞:聰明、機智、優秀
反義詞:愚笨、笨拙、平庸
拆分部首和筆畫:辶(走之旁)+ 直(十個橫畫)= 辵直
意義:創造,建立,制造。
來源:來源于古代漢語,最初用來指人類創造事物的行為,後來也可用于指人造物品。
繁體:造
古時漢字寫法:辶直從
例句:他專心緻志地造了一座雕塑。
組詞:創造、制造、建造、造物
近義詞:創立、建立、創作
反義詞:毀壞、破壞、拆除
綜上所述,俊造指的是通過創造或制造來展現出聰明才智、優秀才能或出色品質的行為。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俊的寫法為亻夕從,而造的寫法為辶直從。例如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創造了一個優秀的作品,或用于贊美一個人的才華出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