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綿紙的意思、綿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綿紙的解釋

亦作“緜紙”。一種用樹木的韌皮纖維制成的紙。色白柔韌,纖維細長如綿,故稱。 唐 李商隱 《河陽詩》:“ 楚 絲微覺《竹枝》高,半曲新辭寫緜紙。”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四》:“凡印書, 永豐 綿紙上, 常山 柬紙次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綿紙是以植物纖維為原料制成的薄型紙張,其名稱源于質地柔軟如絲綿的特性。《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用樹木韌皮纖維制成的紙,色白柔韌」。根據《中國造紙史》記載,綿紙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古人采用楮樹皮、桑皮等原料,通過浸泡、蒸煮、捶搗、抄造等工序制成,具有「薄而韌,透而不破」的物理特性。

在具體應用中,綿紙可分為三個主要類别:一是書畫用綿紙,其纖維分布均勻,吸墨性強,適用于傳統水墨創作;二是文獻修複用綿紙,因酸堿度中性且抗老化,被故宮博物院等機構用于古籍裱補;三是民俗用綿紙,常見于雲南等地的甲馬版畫制作,承載着非物質文化遺産價值。

《紙品檢測标準》中特别指出,優質綿紙需達到每平方米12-15克的定量标準,縱向抗張強度不低于1.5kN/m。這種特殊的力學性能使其能夠滿足古籍經折裝、蝴蝶裝等多種傳統裝幀需求。現代研究表明,綿紙的耐久性主要源于原料中α纖維素含量高達85%以上,且傳統工藝避免了現代化學漂白劑對纖維的損傷。

網絡擴展解釋

綿紙是一種傳統手工紙,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綿紙是用樹木的韌皮纖維制成的紙張,因纖維細長如絲綿而得名。主要特性包括:

二、曆史與工藝

最早可追溯至唐代,李商隱詩中提到用綿紙書寫新辭(《河陽詩》)。明代胡應麟記載其作為優質印刷用紙,常與柬紙并列(《少室山房筆叢》)。

三、應用場景

  1. 生活用途:皮衣襯墊、鞭炮引線、電池包裝
  2. 文化領域:古代印刷書籍(尤以永豐綿紙為佳)
  3. 現代案例:高級月餅包裝(如東四八條瑞芳齋的翻毛月餅)

四、相關數據

據國際貿易統計,2003年中國綿紙出口額達1800萬美元,較前一年增長109%。

注:如需更完整的曆史演變或地域性工藝差異,可參考古籍《經籍會通》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色倴城邊筍标刀波查昌瑞長翟嗔拳不打笑面愁布袋觸景從祖祖父竄藏登濟鬥趣兒鬥豔争芳阸艱梵語幅土國能含羞草黃水劍履僭縱借支紀綱地京朝驚雷莢進室盡意枯糜牢狴冷貨棱坎領意力農羅敷有夫履運買桂廟官拟出歐攘排滿匹練莆仙戲謙語親裡搔頭抓耳聖圖詩仙豕心守惡雙南金贖徒四孟太平門缇帥蹄尾通天服限韻宵遊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