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緜纸”。一种用树木的韧皮纤维制成的纸。色白柔韧,纤维细长如绵,故称。 唐 李商隐 《河阳诗》:“ 楚 丝微觉《竹枝》高,半曲新辞写緜纸。”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凡印书, 永丰 绵纸上, 常山 柬纸次之。”
绵纸是以植物纤维为原料制成的薄型纸张,其名称源于质地柔软如丝绵的特性。《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用树木韧皮纤维制成的纸,色白柔韧」。根据《中国造纸史》记载,绵纸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古人采用楮树皮、桑皮等原料,通过浸泡、蒸煮、捶捣、抄造等工序制成,具有「薄而韧,透而不破」的物理特性。
在具体应用中,绵纸可分为三个主要类别:一是书画用绵纸,其纤维分布均匀,吸墨性强,适用于传统水墨创作;二是文献修复用绵纸,因酸碱度中性且抗老化,被故宫博物院等机构用于古籍裱补;三是民俗用绵纸,常见于云南等地的甲马版画制作,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纸品检测标准》中特别指出,优质绵纸需达到每平方米12-15克的定量标准,纵向抗张强度不低于1.5kN/m。这种特殊的力学性能使其能够满足古籍经折装、蝴蝶装等多种传统装帧需求。现代研究表明,绵纸的耐久性主要源于原料中α纤维素含量高达85%以上,且传统工艺避免了现代化学漂白剂对纤维的损伤。
绵纸是一种传统手工纸,以下是详细解释:
绵纸是用树木的韧皮纤维制成的纸张,因纤维细长如丝绵而得名。主要特性包括:
最早可追溯至唐代,李商隐诗中提到用绵纸书写新辞(《河阳诗》)。明代胡应麟记载其作为优质印刷用纸,常与柬纸并列(《少室山房笔丛》)。
据国际贸易统计,2003年中国绵纸出口额达1800万美元,较前一年增长109%。
注:如需更完整的历史演变或地域性工艺差异,可参考古籍《经籍会通》等文献。
罢社并合薄敛材伎糙粮觇伺朝事车旅费搊拾春风夏雨澹灾定场诗度命顿勿堕怠二踢角讹失風風勢风云月露凫藻鬼寰悍泼好善恶恶红头阿三烘晕后廷黄远魂台货殖户尉家传见仁见智芥末空海狂勇揽桓须连常两体林丛灵柩丽事旅舍面形弥久扭绞谦饬气满志得秦雪散败生故诗星时样疏畅私宴松气挑剔庭阙维兮舞象项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