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劍履上殿 ”。
“劍履”是古代帝王授予重臣的特殊禮遇,具體解釋如下:
指“劍履上殿”的簡稱,即皇帝特許功勳顯赫的大臣上朝時不解佩劍、不脫鞋履,以示尊榮。這一特權象征臣子地位極高且深受帝王信任。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描述古代權臣地位,如蘇轼“華發看劍履”等詩句引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典故,可參考《後漢書》《三國演義》等古籍記載。
劍履(jiàn lǚ)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用劍來踏上、行走。這個詞可以比喻為勇往直前、堅定不移地追求目标。
劍履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刂”和“尺”,表示刀劍和尺寸。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其中“刂”占5畫,“尺”占6畫。
劍履是由古代文物中的一種鞋子名稱演變而來,這種鞋子可以用劍來踏上,表示着戰士的勇猛和不畏艱險。後來,這個詞逐漸引申為勇敢前行、堅定信念的意思。
劍履的繁體字為「劍履」。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和現在略有不同,劍履的古漢字寫法為「劔履」。
1. 他在事業上一直劍履相隨,終于取得了***************。
2. 面對困難,我們要像劍履一樣,勇往直前。
劍履可以和其他漢字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
1. 劍客:指精通劍術的人。
2. 豪傑劍履:形容勇敢無畏的慷慨義舉。
3. 劍閣:指山間敞闊的小道。
1. 劍行:指用劍行走,與劍履意義相近。
2. 劍往:指用劍往前走,表示勇敢向前。
1. 步履:意為步行,與劍履的行走方式相對。
2. 退步:表示向後走,與劍履的前進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