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紀綱地的意思、紀綱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紀綱地的解釋

伸張法紀之地。多特指谏官職務。《新唐書·盧景亮傳》:“ 憲宗 時,以直諫知名者,又有 王源中 …… 源中 上言:‘臺憲者,紀綱地,府縣責成之所。’” 宋 葉適 《故樞密參政汪公墓志銘》:“上患之,擇耆艾質厚不與 趙 張 同好惡者居紀綱地,共持國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紀綱地”在漢語中屬于古語複合詞,由“紀綱”與“地”組合而成。從構詞角度分析,“紀綱”最早見于《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指法度、綱常,如“紀綱之仆”即掌管法度的臣屬(《漢語大詞典》)。《漢書·禮樂志》中“立紀綱,陳法度”進一步強化其“國家制度核心”的語義内涵。而“地”在此處作詞綴,表“領域”或“範疇”,類似“心地”“境地”的構詞邏輯。

綜合來看,“紀綱地”可釋為“法度所立之根基領域”,引申指國家治理或倫理秩序的核心範疇。該詞雖未被《現代漢語詞典》收錄,但在古籍研究中可見類似表述,如宋代朱熹《近思錄》提及“紀綱之地,風化之源”(《四庫全書》影印本)。當代學者在解讀古代制度史時,亦用此詞指代中央集權體制下的核心治理架構(《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研究》,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紀綱地”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法紀、職責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紀綱地”指伸張法紀的職位或機構,尤其特指谏官職務,即負責監督、糾正朝廷過失的官職。例如《新唐書》中提到“臺憲者,紀綱地,府縣責成之所”,表明禦史台等監察機構是維護法紀的核心部門。

二、詞義解析

  1. 字面拆分

    • 紀綱:指法度、規範,如《說文解字》中“紀”為絲縷的頭緒,“綱”為提網的總繩,引申為治理國家的根本法則。
    • 地:此處指職位、職責範疇,而非地理概念。
  2. 引申含義
    強調嚴守規章制度、維護法紀的嚴肅性。杜甫在《送韋諷上阆州錄事參軍》中寫道“操持紀綱地,喜見朱絲直”,以“朱絲直”比喻法紀嚴明、剛正不阿的品格。

三、使用場景

  1. 曆史文獻:多用于描述監察機構或谏官的職責,如宋代葉適《故樞密參政汪公墓志銘》提到“擇耆艾質厚者居紀綱地”。
  2. 現代擴展: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歸類為成語,形容行為準則嚴明、毫不偏離規範的人或事,但此用法較少見于權威典籍。

四、相關辨析

需注意該詞與“綱紀”(泛指法度)的區别:“紀綱地”更強調具體職務或機構的職能屬性,而非抽象的法紀概念。

該詞以“谏官職務”為原始含義,部分現代資料擴展為成語,但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

阿婆面傍落蠶人谠切登晨點鬢兒男軬帶坊場返轅風馳電逝革軍庚庚鼓絕孤士害相思寒野皓蒼黑壤花花碌碌穢垢渾撥四澆饡街猾子靜莊錦繡谷積延巨川刊改寬洪海量撈兒零落山丘陸麥滅口默認内珰弄巧怕怯樸木千籁碁錯奇峻青蕪冉冉纏纏上标善根上爵上限邵平園省省省問沈朱天授地設頭食微躬文公紅五色毫詳懇消釋寫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