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渺莽的意思、渺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渺莽的解釋

(1).煙波遼闊無際貌。 南朝 宋 鮑照 《望水》詩:“ 河伯 自矜大, 海若 沉渺莽。” 五代 張泌 《河傳》詞:“渺莽雲水,惆悵暮帆,去程迢遞。” 宋 葉適 《北村記》:“而來鷗去鳥,風帆浪楫,恣肆渺莽,不知其所窮。” 清 譚嗣同 《仁學》二一:“引稽天之澤,蘇渺莽之原。”

(2).模糊不清楚貌。 宋 王安石 《夢黃吉甫》詩:“歲晚洲渚浄,水消煙渺莽。” 宋 蘇轼 《和陶歸園田居》之二:“春江有佳句,我醉堕渺莽。” 明 袁宏道 《登定州開元寺塔》詩之二:“我醉中山酒,興衰渺莽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渺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自然景象的遼闊無際

  1. 基本釋義
    形容煙波、水域或自然景觀的廣闊無邊,帶有蒼茫、浩瀚的意境。例如:

    • 南朝鮑照《望水》中“海若沉渺莽”,描繪水勢的遼闊;
    • 宋代葉適《北村記》提到“恣肆渺莽,不知其所窮”,形容水天相接的壯闊景象。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詩詞或文學描寫,如形容江河湖海、雲煙霧霭等自然景觀的宏大與延展性(參考)。


二、模糊不清的狀态

  1. 基本釋義
    指事物輪廓或概念模糊、難以辨識。例如:

    • 王安石《夢黃吉甫》中“水消煙渺莽”,描寫煙霧朦胧的景象;
    • 蘇轼《和陶歸園田居》用“我醉堕渺莽”,表達醉後意識混沌的狀态。
  2. 延伸用法
    也可用于抽象概念,如形容對未來的迷茫或記憶的模糊(參考)。


綜合對比

義項 核心意象 典型例句來源
遼闊無際 自然景觀的浩瀚 鮑照、葉適
模糊不清 視覺或意識混沌 王安石、蘇轼

提示:該詞多用于文學語境,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如需更多例證,可查閱古籍或詩詞選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渺莽的意思

《渺莽》是指景物紛繁複雜、廣闊無際以及遙遠深遠之意。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大自然的廣袤、浩渺和宏偉。

渺莽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渺莽》這個詞是由左右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水”是左邊的部首,表示與水相關或與水有關;“艹”是右邊的部首,表示與植物相關。整個詞的筆畫數為16畫。

渺莽的來源

《渺莽》這個詞最早見于《詩經》中的《小雅·鹿鳴之什·窈窕》一首: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在這裡,“參差荇菜”即指草木繁茂的景象,後來引申為泛指茂密繁榮的景色,形成了“渺莽”的意義。

渺莽的繁體字

《渺莽》在繁體字中是“瀼莽”,與簡體字的寫法略有差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渺莽的寫法與現在基本一緻,沒有明顯變化。

渺莽的例句

1. 山脈連綿,雲霧彌漫,遠方的草原一片渺莽。

2. 在大漠遼闊的沙丘上,你會感受到渺莽的荒涼與壯美。

渺莽的組詞

1. 渺渺莽莽:形容景色廣闊遼遠,沒有邊際。

2. 茫茫渺渺:形容目光看不清楚,景物模糊不清。

渺莽的近義詞

1. 遼闊:形容廣闊無垠。

2. 巨大:形容龐大無比。

渺莽的反義詞

1. 狹小:形容空間有限。

2. 緊湊:形容密集、集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