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歲考的意思、歲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歲考的解釋

(1).古代每年對官吏政績的考核。《北史·樓寶傳》:“時邊事屢興,人多流散,及 寳 至,稍安集之,殘壞舊宅,皆命葺構,人歸繼路,歲考為天下最。”

(2). 明 代提學官和 清 代學政,每年對所屬府、州、縣生員、廪生舉行的考試。分别優劣,酌定賞罰。凡府、州、縣的生員、增生、廪生皆須應歲考。《初刻拍案驚奇》卷十:“目今提學要到 台州 歲考,待官人考了優等,就出吉帖便是。”《明史·選舉志一》:“提學官在任三歲,兩試諸生。先以六等試諸生優劣,謂之歲考。一等前列者,視廪膳生有缺,依次充補,其次補增廣生。一二等皆給賞,三等如常,四等撻責,五等則廪、增遞降一等,附生降為青衣,六等黜革。”《儒林外史》第十九回:“他便收拾行裝,去應歲考。” 魯迅 《華蓋集續編的續編·<阿Q正傳>的成因》:“俗語說:‘讨飯怕狗咬,秀才怕歲考。’我既非秀才,又要周考,真是為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歲考”是古代中國與官吏考核及科舉制度相關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具體可分為以下兩方面:

一、官吏政績考核

在古代(如北朝時期),歲考指每年對地方官吏政績的例行考核,用于評估官員的治理能力和工作成效。例如,《北史·樓寶傳》記載了樓寶因治理有方,在歲考中被評為“天下最”的案例。這類考核結果直接影響官員的升遷或降職。

二、科舉生員考試(明清時期)

在明、清兩代,歲考演變為由提學官(明代)或學政(清代)主持的年度考試,主要針對府、州、縣各級生員(秀才),包括廪生、增生和附生。其特點如下:

  1. 考試流程
    學政到任後第一年進行歲考,考生需提前登記個人信息并提交履曆清冊,由學署審核後彙總至學政。
  2. 考試内容
    包括四書文、五經文、五言六韻詩等,晚清增加策論。
  3. 等級與獎懲
    成績分為六等:
    • 一等:附生升增生,增生升廪生;
    • 二等:無升降,廪生暫停俸米;
    • 三等:維持原狀;
    • 四等以下:受戒尺責罰、降級(如廪生降為增生),甚至革除功名。

三、曆史意義

歲考制度通過定期考核,既規範了官員治理,也強化了科舉人才選拔的嚴格性,成為古代官僚體系和教育體系的重要調控手段。其六等分級制度對明清士人的晉升路徑産生深遠影響。

如需更具體的曆史案例或制度細節,可參考《北史》《明史》等文獻,或查看相關百科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歲考》的意思

《歲考》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每年的考試。它也可以指每年一次的評估、檢驗。

拆分部首和筆畫

《歲考》的字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禾”部,右邊是“考”部。拆分的筆畫數為11畫。

來源

《歲考》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中,用來指代每年的考核或評估。

繁體

《歲考》的繁體字形為「歲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的《歲考》的寫法不同于現代,比如在篆書時期,它的字形為「歲考」。而在秦漢時期,它的字形為「歳考」。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書寫形式發生了演變,現代漢字的字形逐漸規範化。

例句

1. 明天是我年終的《歲考》,我需要準備得更充分一些。

2. 公司每年都進行一次《歲考》來評估員工的工作表現。

組詞

年考、期考、半年考。

近義詞

年終考、年度考核、年終評估。

反義詞

月考、周考、臨時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