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妙觉的意思、妙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妙觉的解释

佛家语。谓佛果的无上正觉。《三藏法教》:“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故名妙觉性。” 唐 李邕 《楚州淮阴县婆罗树碑》:“妙觉常圆,什门上首。” 清 龚自珍 《法性即佛性论》:“法名不觉本无性,佛名妙觉觉法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妙觉是汉语佛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指修行者证悟的最高智慧境界。该词由“妙”(精微深奥)与“觉”(觉悟真理)构成,在佛教经典及历代注疏中具有多层释义:

一、基本释义

《佛学大辞典》定义“妙觉”为“超越凡俗认知的究竟圆满之智”,特指佛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这一境界突破二元对立,达到“能觉与所觉合一”的绝对真实。

二、佛教教义阐释

  1. 果位象征:《华严经》将妙觉列为菩萨五十二阶位中的终极果位,描述为“十方圆明,获二殊胜”,即超越时空局限的彻悟状态。
  2. 实践指向:天台宗智者大师在《摩诃止观》中强调,妙觉需通过“止观双修”实现,即“止息妄念”与“观照实相”的同步修持。

三、哲学内涵延伸

《大智度论》以“般若波罗蜜”诠释妙觉,提出“诸法实相,非有非无”的中道观,主张破除执着方能显现妙觉真谛。宋代禅宗典籍《碧岩录》则用“月落寒潭”的隐喻,揭示其“不可言说而当下显现”的特性。

四、文学语境引用

苏轼在《赠东林总长老》诗中写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此句被《东坡全集》注解为“以自然万象喻妙觉境界”,展现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

“妙觉”是佛教术语,其含义及背景可归纳如下:

  1. 基本定义
    妙觉指佛陀所证得的无上正觉,即彻底觉悟的圆满境界。这一境界超越一切烦恼,智慧圆满,代表修行的最高成就。

  2. 在佛教修行体系中的位置
    在大乘佛教的五十二修行阶位中,妙觉位列第四十二位,是菩萨修行的终极果位(又称“佛果”或“妙觉地”)。需从“等觉位”进一步断除最后一品无明,方能证得此境。

  3. 核心内涵
    强调“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即自身觉悟的同时普度众生,两者皆达圆满。这体现了大乘佛教自利利他的核心理念。

  4. 文献与实例
    唐代李邕《楚州淮阴县婆罗树碑》以“妙觉常圆”描述佛性,清代龚自珍则通过《法性即佛性论》阐释其哲学内涵。现代佛教活动中(如天津乐善妙觉院的法会),也常以此词象征修行目标。

  5. 修行意义
    达到妙觉意味着断尽烦恼、智慧圆融,彻底觉悟涅槃真理,是佛教徒追求的最高理想。这一过程需经历长期修行,甚至“三大阿僧祇劫”的积累。

妙觉融合了佛教对终极智慧的诠释,既包含个体修行的圆满,也强调普度众生的实践,在经典文献与宗教实践中均有重要地位。

别人正在浏览...

闇书北固表演荜路惭悲车轿臭味奠楹翻转風變愤恨粉妆玉砌复习割发故恶鬼撇桂枝汗粒黄登登环狗虎女虎咽狼飡祭红精心旧国眷心君父快壮蜡氏莲腮僚旧龙罔象买懽内壤俳优畜之抛躲漂濡鎗手起椗青蝇吊客起牌气壮山河肜日散架赏罚分明衫褃神卫实验室碎金太山石敢当贪私天气预报头午妥便拓荒王封务求乡收县跂媳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