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向下看。 南朝 宋 謝靈運 《于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詩:“俛視喬木杪,仰聆大壑灇。” 明 馮夢龍 《智囊補·語智·楊廷和》:“登極之日,禦龍袍頗長,上俛視不已。”
(2).輕視;藐視。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馮初心諸作》:“蓋 傅公 老儒,交遊 後邨 、 梅亭 諸公, 景説 晚進,固宜其俛視之。”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語》卷上:“在少年塲中,儼有俛視一切之概。”
“俛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文語境理解,具體解釋如下:
該詞屬文言用法,現代漢語多用“俯視”或“輕視”替代。如需引用古文或研究古代文獻時需注意語境差異。
俛視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常用來形容某人因傲慢或自大而蔑視、鄙視他人。該詞的拆分構成部首為亻(人)和目(目字旁),共有8畫。
“俛視”一詞最早出現在《孟子·告子上》中,作者孟子用以批評那些狂傲自大的人對他人的蔑視。後來,這個詞被廣泛引用,并成為書面語中常見的詞彙。
“俛視”的繁體字為「俛視」。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俛視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俛”寫作“貔”,意為斜視,形象地表達出俛視的意思。而“視”則是現代意義上的目字旁。
1. 他俛視着周圍的人,好像他們都不值一提。
2. 那位領導常常對下屬采取俛視的态度,這讓大家非常不滿。
俛視的相關詞彙有:俯視、屈尊、瞧不起。
俛視的近義詞有:鄙視、藐視、瞧不起。
俛視的反義詞是:敬重、尊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