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毫無用處。 清 黃景仁 《雜感》詩:“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百無一用”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百樣事物中沒有一樣有用的,形容人或事物毫無用處或價值。該詞常用于表達對某事物或人的徹底否定,帶有貶義色彩。
出處與背景
源自清代詩人黃景仁的《雜感》詩句:“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詩句通過自嘲口吻,反映封建社會中讀書人地位與能力的矛盾,後演變為廣泛使用的成語。
語法與用法
示例擴展
如需更多例句或擴展用法,提供的來源鍊接。
《百無一用》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某人或某物毫無用處,沒有一點價值。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部首:白(bái)
筆畫:百(八畫)+ 無(四畫)+一(一畫)+用(五畫)
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是先秦時期的經典著作《莊子》中的一句話:“以百金買之者,百無一用也。”意思是指某物雖然價值百金,但一點用處都沒有。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為「百無一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例如「無」字在古代寫作「毋」,表示“沒有”或“不”,而「百」字在古代寫作「佰」,表示“一百”。
以下是兩個例句:
1. 他的建議雖然很好聽,但實際上百無一用。
2. 這台電視壞得太嚴重了,已經成為了百無一用的廢品。
以下是與《百無一用》相關的組詞:
無用、無價、無能、無益
以下是《百無一用》的反義詞:
萬能、有價、有用、有益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