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墳土之上。 唐 杜甫 《不歸》詩:“面上三年土,春風草又生。” 仇兆鳌 注:“面上,墳土之上。”
(2).情面;面子。 元 楊文奎 《兒女團圓》第二折:“大嫂,凡百的不是,我則看着你的面上,着院公送孩兒學堂裡去來。”《水浒傳》第十一回:“ 柴大官人 面上,可容他在這裡做個頭領也好。”《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八:“客人可看平日鄰舍面上,到家説知此事,一來救了奴家出去;二來脫清了 楊二郎 。”
(3).方面。《說唐》第二九回:“ 羅成 便從懷中取出,老夫人接過一看,不覺堕下淚來,叫聲:‘我兒,你母親面上,隻有這點骨肉。’” 茅盾 《子夜》八:“這個姓 趙 的雖則精明,女人面上卻非常專心,女人的小指頭兒就可以挖出他肚子裡的心事!”
"面上"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表面/外表
指事物外在表現或膚淺認知,如"隻看表面現象不深究本質"。該義項常用于描述對事物的淺層判斷。
例句:"洪水在路面上跳舞"。
情面/面子
用于人際交往中表示對他人的尊重或顧忌,常見于古典文學。
典故:元雜劇《兒女團圓》中"看大嫂面上"、《水浒傳》"柴大官人面上"等。
方面
特指某個維度或角度,如《子夜》中"母親面上隻有這點骨肉"。
注:低權威性網頁(4、6、8)中部分引用案例已通過高權威性來源交叉驗證。
《面上》是一個常用詞彙,用來形容一個人或共同體表面所展現出的一些特征或特點。
《面上》這個詞由“面”和“上”兩個部分組成。
“面”字的部首是“面”,它由“頁”和“革”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9畫。
“上”字的部首是“一”,它是一個基本的部首,總共有1畫。
《面上》一詞的來源并沒有确切的文獻記載,它是漢語中一個比較常用的詞彙,經常出現在口語和書面語中。
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面上」,沒有太大差異。
在古代,《面上》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是其基本含義沒有改變。
1. 他的面上露出了深深的痛苦。
2. 這個公司的面上顯露出了強大的實力。
1. 面容:形容一個人的面部輪廓和特點。
2. 面孔:指一個人的臉部,也可引申為個人的特點和行為舉止。
1. 外表:指一個人或物體外面的形象或表現。
2. 形象:指人或物在外貌、表現、形态等方面的形象。
實質、本質:指超過表面現象的真實和本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