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記·陳丞相世家》:“ 絳侯 、 灌嬰 等鹹讒 陳平 曰:‘ 平 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比喻男子徒有其表。後多以“面如冠玉”形容男子的美貌。《南史·鮑泉傳》:“ 元帝 乃數 泉 二十罪,為書責之曰:‘面如冠玉,還疑木偶。’”《三國演義》第三八回:“ 玄德 見 孔明 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面如冠玉”是漢語成語,主要用于形容男子容貌俊美,具體解析如下:
本義與演變
原指男子外表出衆但内在空虛,出自《史記·陳丞相世家》。後逐漸演變為褒義,強調男子相貌如玉般溫潤俊美(如《三國演義》中描述諸葛亮“面如冠玉”)。
字面解釋
“冠玉”指古代帽子上裝飾的美玉,形容男子面容光潔如玉,氣質高雅。
曆史典故
源自西漢司馬遷《史記》,绛侯、灌嬰評價陳平:“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最初帶有貶義,暗示徒有其表。
文學引用
語法結構
主謂式成語,作謂語或定語,屬中性詞,現多用于褒義語境。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史記》《三國演義》等文獻原文。
“面如冠玉”是形容一個人的面容美麗、清秀如同玉器一樣。這個詞語通常用來形容女性的容貌,意味着她的臉龐如同珍貴的玉石一樣精美。
“面如冠玉”這個詞由四個漢字組成:
“面如冠玉”這個詞源自古代文學作品,常出現在古代詩詞中,特别是描述美女容顔的文學作品。在繁體中,這個詞的寫法為「面如冠玉」。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每個字的形狀和結構都有所不同。在古代寫法中,“面如冠玉”這個詞的字形可能會稍有差異。但無論寫法如何,它們依然傳達着同樣的意義。
下面是一些使用“面如冠玉”這個詞的例句:
與“面如冠玉”相關的組詞有:
與“面如冠玉”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與“面如冠玉”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