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藳的意思、封禅藳的詳細解釋
封禅藳的解釋
(1).本謂 司馬相如 奏言封禅事的遺書,後泛指上奏的遺稿。 宋 陳傅良 《挽尤延之尚書》詩之三:“遺奏定留封禪藳,憑誰吹送九重天。”
(2).泛指遺書。 宋 林景熙 《哭伯氏》詩之二:“舊篋已無封禪藳,獨憐渴病似 文園 。”參見“ 封禪文 ”。
詞語分解
- 封的解釋 封 ē 密閉,使跟外面隔絕:封閉。密封。封口。封存。封條。封貯。封面。封底。封鎖。封頂。冰封雪飄。封山育林。 用來裝信、錢等物的紙套:信封。賞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給予親屬或臣僚:封侯。封君(領有封地
網絡擴展解釋
“封禅藳”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本義:原指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臨終前撰寫的《封禅文》,這是他向漢武帝建議舉行封禅大典的遺稿。後引申為臣子呈遞君王的奏章遺稿,尤其是涉及國家禮儀的重要文書。
- 廣義延伸:在文學語境中,也可泛指個人遺留的書稿或遺作,如宋代林景熙《哭伯氏》詩中用“封禪藳”代指亡兄的遺書。
二、詞源與結構
- 拼音:fēng shàn gǎo(注音:ㄈㄥ ㄕㄢˋ ㄍㄠˇ)。
- 構詞:
- 封禅: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儀式(“封”為祭天,“禅”為祭地);
- 藳:同“稿”,指文稿。組合後特指與封禅相關的文書。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詩詞中,形容重要人物臨終前留下的奏章或著作。例如宋代陳傅良詩句“遺奏定留封禪藳”,即以司馬相如的典故暗喻逝者留有未竟的治國建言。
四、關聯知識補充
封禅儀式本身起源于夏商時期,是帝王彰顯功績、祈求國泰民安的盛大典禮,以泰山為主要舉行地。司馬相如的《封禅文》因文采與政治意義并重,成為後世類似文書的典範,故“封禅藳”逐漸演變為代稱。
如需進一步了解“封禅”的具體流程與文化意義,可參考、5、8、9中的詳細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封禅藳:這個詞是指中國古代對于天子或皇帝行封禅之禮的場所。下面是關于封禅藳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封禅藳的拆分部首是封(部首:寸)和藳(部首:艸,又稱為草頭);它的總共有16畫。
來源:封禅藳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的宗教儀式,封禅儀式是一種崇拜自然、祭祀天地之神的儀式,表示對天子的至高崇拜和尊崇。封禅藳在曆史上被用作舉行這一儀式的地方。
繁體:封禅藳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封禪藳」。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封」這個字的寫法較為繁瑣,由堇、炬、鬲、上、彡、音部依次組成。「禅」這個字的古代寫法由一丨,二穴,彐,共四個部首組成。而「藳」這個字在古代的寫法較簡單,由艸部和高部組成。
例句:在古代,封禅藳是皇帝舉行封禅儀式的地方,用以向神靈祭祀,以祈求國家的安甯和國泰民安。
組詞:封禅儀式、封禅典禮、封禅山、封禅道等。
近義詞:封山、封土、封神等。
反義詞:解封、開禅、開殼等。
希望以上回答滿足了你的要求,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繼續幫助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