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事情的條理。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诏策》:“昔 鄭弘 之守 南陽 ,條教為後所述,乃事緒明也。” 南朝 梁 沉約 《南郊赦诏》:“軍政國容,事緒非一;刑禮參用,未臻和簡。”
(2).指紛繁的事務。 明 文徵明 《朱秋厓象贊》:“事緒甫寧,而此身已病。”
“事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事情的條理
指事務的脈絡或邏輯性。例如南朝梁劉勰在《文心雕龍·诏策》中提到,鄭弘治理南陽時因“條教為後所述”,即因其處理事務條理清晰而被後人稱道。
紛繁的事務
強調複雜、繁多的工作内容。明代文徵明在《朱秋厓象贊》中寫道:“事緒甫甯,而此身已病”,意為事務剛理順,身體卻已疲憊。
多用于書面語境,如曆史文獻或評論性文章,描述對事務的管理或狀态。例如南朝沉約《南郊赦诏》中用“軍政國容,事緒非一”表達政務的繁雜。
事緒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分組成:事和緒。其中,事是漢字的一個常用部首,表示事物;緒是事的聲旁,表示事物的延續或衍生。事緒一起組合在一起,表示事情的順序、行動的脈絡或線索。
事字是由“亅”部和“亻”部組成,總共包含5個筆畫;緒字是由“纟”部和“者”部組成,總共包含8個筆畫。
事緒一詞源自于《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中的“止于至善”一詞,意為在辦事情時要明确方向,按照最高的道德标準去做。
事緒的繁體字是「事緒」。
在古代,事緒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事字的基本結構并未大變。而緒字可能存在一些變形,例如有時會将“緒”的上方補上一個“舊”,形成「緖」的寫法。
1. 他很會把握事緒,工作總是進展順利。
2. 每天制定一個清晰的計劃有助于事緒的安排。
3. 在觀看電影之前,先了解劇情的事緒能夠更好地理解故事發展。
事情、緒論、緒言、緒瞀、緒來、緒諒、緒詞、事儀、事機、事合。
順序、脈絡、線索、步驟、條理。
混亂、雜亂、無序、斷續、紊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