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蒙騰的意思、蒙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蒙騰的解釋

猶懵懂。神志不清醒貌。 宋 陶穀 《清異錄·酒漿》:“酒國安恬,無君臣貴賤之拘,無財利之圖,無刑罰之避,陶陶焉,蕩蕩焉,其樂可得而量也。轉而入於飛蜨都,則又蒙騰浩渺而不思覺也。”


模糊不清。 元 貫雲石 《點绛唇·詩酒風流》套曲:“直喫的酩酊疏狂罷手,也不記誰扶下翠樓,眼矇騰口角涎稠。”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蒙騰”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1. 基本釋義
    該詞主要表示神志不清醒、懵懂的狀态。例如宋代陶穀在《清異錄·酒漿》中描述飲酒後的迷離感:“轉而入於飛蜨都,則又蒙騰浩渺而不思覺也”。元代貫雲石的《點绛唇·詩酒風流》也提到醉酒後“眼矇騰口角涎稠”,進一步印證了這種意識模糊的語境。

  2. 延伸含義
    部分文獻(如、)指出其還可形容視覺或感知上的模糊不清,例如景物朦胧或思緒混沌的狀态。這一用法在古典文學中多與醉酒、困倦等場景關聯。

拼音為méng téng(注意聲調),常見于古代詩詞或文言描述。需注意,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保留在文獻或特定修辭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蒙騰》的意思

《蒙騰》是一個中國古代的詞語,表示糊塗、迷糊、不明事理等意思。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思維不清晰或對某事的理解不透徹。

拆分部首和筆畫

《蒙騰》中,“蒙”字的部首是草字頭,由草和芒兩個部首組成;
“騰”字的部首是肉字旁,由月和㑒兩個部首組成。《蒙騰》共有12畫。

來源

《蒙騰》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紅樓夢》一書中,描述的是賈寶玉被賈母責備後“蒙騰了兩天”。

繁體

《蒙騰》的繁體字是「蒙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使用的寫法通常是草書或隸書,而《蒙騰》字則沒有特定的古代寫法,多采用正楷字或行書風格。

例句

1. 他在回答問題時總是蒙騰不清,讓人摸不着頭腦。
2. 她蒙騰了半天,最終還是搞錯了會議室的地點。
3. 這本書對于初學者來說太過深奧,讀起來真是蒙騰不已。

組詞

蒙騰透、蒙騰不清、蒙騰心情、蒙騰迷糊、蒙騰不明事理。

近義詞

模糊、混沌、困惑、昏迷、茫然。

反義詞

清醒、明晰、明了、明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