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險詐的意思、險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險詐的解釋

[sinister and crafty] 陰險狡詐

詳細解釋

陰險狡詐。 宋 蘇洵 《上皇帝書》:“陛下特以為耳目玩弄之臣,而不知其陰賊險詐為害最大。”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念秧》:“君客時少,未知險詐。”《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于是乎又把六十年前民風淳樸的地方,變了個輕浮險詐的逋逃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險詐(xiǎn zhà)指為人處世陰險狡詐,心懷叵測,善于用虛僞手段欺騙他人以達到目的。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字義解析

  1. 險(xiǎn)

    本義指地勢險峻,引申為陰險、狠毒,形容人心機深沉、手段毒辣。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421頁。

  2. 詐(zhà)

    意為欺騙、虛僞,指通過謊言或僞裝蒙蔽他人。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10卷,第106頁。


二、詞語釋義

險詐是形容詞,描述人表面友善卻暗藏惡意的行為特質,包含以下特征:


三、權威典籍佐證

  1. 《說文解字》注“詐”

    “詐,欺也。從言,乍聲。”

    強調言語欺騙的本質。

    來源:《說文解字》線上版

  2. 《荀子·修身》

    “匿行曰詐,匿心曰險。”

    指出隱藏行為是詐,隱藏心機是險。

    來源:中華書局《荀子集解》,2012年,第28頁。


四、近義詞辨析

詞語 核心差異 示例
險詐 強調心機深沉+主動欺騙 設局陷害他人
奸詐 側重狡猾多變 用計謀規避責任
陰險 突出隱藏惡意,不必然有欺詐行為 暗中破壞卻不直接說謊

五、使用場景

險詐多用于批判性語境: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94.
  3. 王先謙. 《荀子集解》. 中華書局, 2012.
  4. 周薦. 《漢語詞彙分類研究》.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5.

網絡擴展解釋

“險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陰險狡詐,常用于形容人心機深沉、手段虛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用法

  1. 曆史文獻

    • 宋代蘇洵《上皇帝書》提到:“陰賊險詐為害最大”,指奸臣的陰險狡詐危害極大。
    •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念秧》中寫道:“君客時少,未知險詐”,描述初入社會者對人心險惡的認知不足。
  2. 現代用法
    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語境,如“人心險詐”“手段險詐”,強調對他人的不信任或對虛僞行為的批判。


三、例句與語境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權威性補充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上述标注的網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梓幫規逼讨播生不識高低常譚車闌齒爵從賞爨炊大便芳塵台翻軒割損公噸構擯枸桹瓜搭歸根結蒂過手貨害勝潢漭黃埔港畫色畫杖漿壺鹪蚊矯抑錦香囊犒迎懇親會拉絆簕竹六尺之托旅衣蜜囊奶娃泥汪仆骨強梗碕潭惹動乳梨贍通山蚓沙時計十裂束缊舉火私庇私急搜疏台鐘特勒特奏名題面土古屯街塞巷猥煩孝悌謝安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