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朞歲”。1.一周歲。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朞歲而孤,叔父司空 簡穆公 ,早所器異。”《警世通言·宋小官團圓破氈笠》:“朞歲方過,此女害了痘瘡,醫藥不効,十二朝身死。” 清 徐士銮 《宋豔·奇異》:“我死無乳,故日市粥以活之,今已期歲。”
(2).指一年。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芳林十哲》:“ 秦韜玉 ……駕幸 西蜀 ,為 田令孜 擢用;未期歲,官至丞郎,判鹽鐵,特賜及第。”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事一》:“朞歲, 晉公 黜 嶺 外, 李 復謁 唐 。”
“期歲”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文獻記載總結如下: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仿古文體。其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但核心均圍繞“一年”的時間概念展開。
《期歲》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等待年歲”的意思。
《期歲》的部首是“月”,拆分後可以分為“月”、“其”和“歲”。
它的總筆畫數是17個,其中“月”部的筆畫數為4個,筆畫數最多的部首是“歲”,有13個筆畫。
《期歲》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古代,人們常常以“歲”來表示時間的流轉,而“期”則表示等待和期待。因此,“期歲”含有等待新年到來的意味。
《期歲》在繁體中的寫法是「期歲」。
據古代文獻的記載,《期歲》一詞在古代中國的漢字寫法為「其歲」。
1. 我們在百忙之中期待着即将到來的新年,《期歲》的時刻漸漸臨近。
2. 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共同經曆了很多,現在是時候迎接新的一年了,《期歲》讓我們滿懷希望。
1. 期待 (qī dài): 等待并期盼着。
2. 期望 (qī wàng): 對未來有期盼和希望。
3. 年歲 (nián suì): 年份;年齡。
1. 等候 (děng hòu): 等待。
2. 等待 (děng dài): 期待;等候。
1. 實現 (shí xiàn): 指期望或期待的事情成功實施。
2. 完成 (wán chéng): 達到目的,完成某項任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