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厘捐的意思、厘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厘捐的解釋

即厘稅。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五編第一章第三節:“1853年刑部侍郎 雷以諴 在 揚州 幫辦軍務,為籌措 江 北大營的軍饷,在 仙女廟 等地創辦厘捐。”


又稱厘金、厘金稅。晚 清 實行的一種行商稅。在水陸要隘設立關卡,征收過往商品百分之一的捐稅,百分之一為厘,故名。《清史稿·食貨志六》:“釐金抽捐,創始 揚州 一隅,後遂推行全國。 鹹豐 三年,刑部右侍郎 雷以諴 治軍 揚州 ,始於 仙女廟 等鎮創辦釐捐。”《文明小史》第十五回:“國家不裁釐捐,這些弊病總不能除的。” 鄭觀應 《盛世危言·稅則》:“迨後天下多事,始創榷貨抽釐之制,藉資軍餉。釐捐最旺時,歲收二千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厘捐”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區分:

一、作為曆史術語(主要含義)

指晚清時期實行的商業稅,又稱“厘金”“厘金稅”。其核心特點包括:

  1. 征收方式:在水陸交通要道設立關卡,對過往商品按價值征收1%的稅率(“厘”即百分之一)。
  2. 起源背景:1853年由刑部侍郎雷以諴在揚州仙女廟首創,初衷為籌措鎮壓太平天國的軍饷。
  3. 實際執行問題:
    • 名義稅率1%,但地方常擅自提高至5%-15%,加重商民負擔;
    • 關卡重複征稅,導緻商品流通成本劇增。

二、作為成語(較少用)

字面意為“微小的捐款”,其中“厘”為古代極小的貨币單位,“捐”指捐獻。但在實際文獻中,該成語用法罕見,更多見于字典釋義。

三、曆史影響

厘捐雖緩解了清廷財政危機,但長期推行阻礙了商業發展,成為清末經濟弊政之一。民國時期仍沿用類似稅制,民間有“百厘捐”等諷刺稱謂。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如《清史稿》記載),可查看來源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厘捐》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查清并征收捐稅”。下面來詳細介紹一下這個詞的相關内容。 首先,我們來拆分《厘捐》的部首和筆畫。其中,“廠”是它的部首,表示“産業”。通過部首可以聯想到與産業有關的漢字。在筆畫方面,《厘捐》共有14畫,具體劃分為:“廠”(3畫)、“十”(2畫)、“廠”(3畫)、“手”(4畫)、“攵”(2畫)。通過這種劃分可以方便我們記憶《厘捐》這個詞的寫法。 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詞語的來源以及它的繁體寫法。《厘捐》一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經濟制度,它代表了國家對于經濟活動和財産的管理和征稅。該詞的繁體寫法為“厘捐”。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字形更加繁複,包含更多的筆畫。對于《厘捐》這個詞,在古代漢字中,它的寫法可能會更加複雜,具體可以參考古代的字典或文字記錄。 以下是《厘捐》的一些例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這個詞: 1. 政府正在厘捐工作中,以确保征稅公平合理。 2. 部門将展開厘捐工作,加強對納稅人的監督和管理。 3. 曆史上,厘捐是一項重要的財政手段,對國家的財政收入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此外,還有一些與《厘捐》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例如: 組詞:厘定、厘清、厘散、捐贈、捐款、捐助 近義詞:征稅、征收、調查 反義詞:免捐、減捐、退捐、豁免 以上就是關于詞語《厘捐》的相關解析,包括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