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科段的意思、科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科段的解釋

(1).指文章的段落或部分。 唐 李匡乂 《資暇集》卷上:“代傳數本 李氏 《文選》……其絶筆之本,兼釋音訓,注解甚多, 匡乂 家幸而有焉。嘗将數本并校,不唯注之贍略有異,至於科段互不相同,無似餘家之本該備也。”《朱子語類》卷一三九:“ 韓 不用科段,直便説起,去至終篇,自然純粹成體,無破綻,如 歐 曾 卻各有一箇科段。”

(2).戲曲角色的做派、做工。 清 褚人穫 《堅瓠八集·瞽識王教師》:“ 江鬥奴 演《西廂記》於勾欄,有 江西 人,觀之三日,登場呼 鬥奴 曰:‘汝得虛名耳!’指其曲謬誤并科段不合者數處。”

(3).猶手段。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你好不分曉,是前來科段,今番又再使。” 元 尚仲賢 《氣英布》第二折:“適纔 漢王 濯足見 英布 ,非是故意輕他,使這謾駡的科段。” 元 無名氏 《百花亭》第二折:“如今被俺使個科段,将他撚出門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科段”的詳細釋義,綜合古籍記載及現代用法,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文章結構層面 指文章的段落劃分或章節結構,常見于古代文學評論。例如唐代李匡乂在《資暇集》中提及不同版本《文選》的“科段互不相同”,朱熹《朱子語類》對比韓愈與歐陽修的文章結構差異時,稱韓文“不用科段”而自然成體。

二、戲曲表演層面 特指戲曲角色的舞台動作與表演程式。清代褚人獲《堅瓠八集》記載了江西觀劇者批評演員江鬥奴“科段不合”,即動作編排未遵循傳統規範。

三、引申語義層面 可隱喻為“手段”或“計策”,多含貶義。如《水浒傳》第二十一回中,閻婆惜譏諷宋江“使這科段”,元代雜劇《百花亭》也以“使個科段”表達設計攆人的計謀。

補充說明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見于古籍及方言。其核心語義均圍繞“形式劃分”展開,從實體結構(文章、戲曲)延伸至抽象行為(手段),體現了漢語詞義演變的典型路徑。

網絡擴展解釋二

《科段》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科段》這個詞的部首分别為“禾”和“殳”,總共包含8個筆畫。 來源: 《科段》一詞的來源有兩種解釋。首先,根據字形的解釋,“科”代表着農田中的田塊,而“段”則表示劃分、分割,結合在一起,可以理解為對農田進行分割和劃分的行為。其次,也有一種說法認為,《科段》是古代地租制度中的一種土地分配方式,用來表示按照單位面積劃分田地的制度。 繁體: 《科段》的繁體字為「稞段」。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人們寫《科段》這個詞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變體寫法。例如,有時候會将“禾”寫成“禾字頭”的形式,即上部稍微有一條橫線。 例句: 1. 農田按照《科段》的方式進行劃分,實現了土地的合理利用。 2. 經過精心的《科段》,農民在有限的土地上高效地種植作物。 組詞: 與《科段》相關的組詞有:科田、田科、土地劃分等。 近義詞: 與《科段》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劃分、分割、區分等。 反義詞: 與《科段》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合并、合劃、整合等。 以上就是關于《科段》一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内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