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記·檀弓上》載, 孔子 将死,曰:“予疇昔之夜,夢坐奠於兩楹之間……予殆将死也。”後因以“夢奠”指死亡。 唐 劉禹錫 《唐故中書侍郎平章事韋公集》:“今 翺 又被病,慮不能自述,有孤前言,賷恨無已,将又薦誠于 劉君 乎!無何, 習之 夢奠于 襄州 。” 宋 陳善 《扪虱新話·傳記夫子神怪》:“ 伯有 強死,猶能為鬼,豈至聖之英而與草木俱盡乎!不然,夫子夢奠之後,猶能助人誅無道,豈請讨 陳常 習氣猶在耶?” 明 黃宗羲 《<明儒學案>序》:“夢奠之後,始從遺書得其宗旨,而同門之友,多歸忠節。”
“夢奠”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詞語,主要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其含義與死亡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夢奠”出自《禮記·檀弓上》,記載孔子臨終前曾言:“予疇昔之夜,夢坐奠于兩楹之間……予殆将死也。”。孔子通過夢境預示自己即将離世,後人因此以“夢奠”代指死亡。該詞帶有典故色彩,多用于書面表達或對逝者的委婉說法。
“夢奠”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典文獻、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中,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委婉表達死亡的涵義。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多個網頁信息,完整内容可參考相關來源。)
《夢奠》是一個成語,意為某人在夢中遭遇親人去世的象征。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夢”和“奠”。
“夢”字的部首是“木”,總共有11個筆畫。
“奠”字的部首是“大”,總共有8個筆畫。
在繁體字中,“夢”字的寫法為「夢」,“奠”字的寫法為「奠」。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兩個字的形狀稍有不同,但整體意思仍相同。
1. 他整晚做了一個夢奠,醒來時心情非常沉重。
2. 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在夢中去吊唁已故的親人,非常感人。
夢遊、夢寐以求、夢想、奠基、奠定、奠立
夢見親人過世、夢中淚濕衣襟
醒着、夢到親人健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