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 的母親。姓 仉 。曾三次遷移,選擇良鄰;斷所織之布,以激勵 孟子 勤奮學習。舊時奉為賢母的典範。事見 漢 劉向 《列女傳·鄒孟轲母》。 晉 潘嶽 《閑居賦》:“此裡仁所以為美, 孟母 所以三徙也。” 宋 蘇轼 《潘推官母李氏挽詞》:“杯盤慣作 陶 家客,弦誦常叨 孟母 鄰。”《宋史·蘇易簡傳》:“及 易簡 參知政事,召 薛氏 入禁中,賜冠帔,命坐,問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對曰:‘幼則束以禮讓,長則教以詩書。’上顧左右曰:‘真 孟母 也。’”
“孟母”指戰國時期儒家思想家孟子的母親仉氏,其事迹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孟母(約前392年-前317年),本名仉(zhǎng)氏,戰國時期魯國鄒(今山東鄒城)人,以教子有方聞名。她是“賢良三母”之首(與徐庶之母、嶽飛之母并稱),被後世奉為母教典範。
孟母三遷
孟子幼時居住墓地旁,模仿喪葬儀式;遷至市集,模仿商販叫賣;最終遷至學宮旁,孟子始習禮儀學問。此舉強調環境對成長的重要性。
斷機教子
孟子逃學回家,孟母當着他的面剪斷織布機上的絲線,告誡學習如同織布,半途而廢則前功盡棄。此故事成為激勵勤學的經典案例。
注:以上内容綜合了《列女傳》記載及後世評價,完整文獻可參考《列女傳·鄒孟轲母》。
《孟母》是一個指代高尚的母親的詞語。它指的是孟子的母親,她為了讓孟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惜遷居三次。《孟子》中有一則關于孟母的故事,以此表達了孟母對子女的關心和努力的精神。
《孟母》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一是“子”部,表示出自後代;二是“毛”部,指的是毛發。它的總共筆畫為9畫。
《孟母》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孟子》一書中,描述了孟子和他母親的故事。由于《孟子》的影響,這個詞逐漸成為一個成語,用來形容盡心盡力地教育子女的母親。
在繁體字中,孟母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孟母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不同的時期和地區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書寫方式,但總的來說,它的基本形狀應該和現代的字形相似。
1. 她對孩子很嚴格,真是個好像孟母的人。
2. 她像孟母一樣,盡心盡力地培養孩子,希望他們能有更好的未來。
1. 孟子 (Mèngzǐ) - 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
2. 孟飛 (Mèng Fēi) - 中國著名女子羽毛球選手。
1. 賢母 (xián mǔ) - 指有智慧和善良的母親。
2. 慈母 (cí mǔ) - 指充滿慈愛和關懷的母親。
1. 草率 (cǎo shuài) - 不認真、不細心。
2. 粗心 (cū xīn) - 不細緻、不細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