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末毫的意思、末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末毫的解釋

秤杆上距離秤鈎或秤盤最遠的秤紐。也叫三毫。《宋史·律曆志一》:“其衡合樂尺一尺二寸,重一錢,錘重六分,盤重五分。初毫星準半錢,至稍總一錢半……末毫至稍半錢,析成五分,分列十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末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定義

“末毫”指秤杆上距離秤鈎或秤盤最遠的秤紐,俗稱“三毫”。這個秤紐用于稱量較輕物體時調整平衡,是傳統杆秤的三個關鍵稱量點之一。

二、字義分解

三、曆史文獻依據

《宋史·律曆志一》記載了杆秤的具體構造:“其衡合樂尺一尺二寸,重一錢,錘重六分,盤重五分。初毫星準半錢……末毫至稍半錢,析成五分,分列十氂。”印證了“末毫”作為秤紐的用途。

四、使用場景

除本義外,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形容極其微小的事物或數量,例如:


提示:該詞屬于專業計量術語,日常使用頻率較低,但在描述傳統工具或強調精确性時仍具表現力。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末毫的意思

《末毫》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極微小、極少量,表示非常細微的事物或數量極少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末毫》的部首是木(mù),筆畫數為12畫。

來源

《末毫》最早出現在《史記·高祖本紀》中,用以形容劉邦(即漢高祖劉邦)的兒子劉如意非常聰明,連一根頭發末毫都不會落下。

繁體

繁體字中的《末毫》保留了原始的寫法,沒有區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

據古代史書記載,《末毫》在古代的寫法是稍有改變的,字形更加古樸,但整體的含義沒有變化。

例句

1. 老師在教學時注重細節,連學生的末毫問題都不放過。

2. 經過多年的磨練,他對音樂的理解提高了,能夠感受到曲中的末毫變化。

組詞

末流、毫不、末稍、末世、微末

近義詞

極小、微乎其微、無微不至、細密

反義詞

明顯、巨大、衆多、激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