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懵懵的意思、懵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懵懵的解釋

(1).模糊不清。 南朝 梁 江淹 《贻袁常侍》詩:“鑠鑠霧上景,懵懵雲外山。”

(2).糊裡糊塗。 唐 岑參 《感舊賦》:“上帝懵懵,莫知我寃。”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汝能知晝?懵懵而興,蠢蠢而食,行不著,習不察,終日昏昏,隻是夢晝。” 清 秋瑾 《吊吳烈士樾》詩:“可憐懵懵天竟瞽,緻使英雄志未伸。” 尹俊卿 《混沌》:“ 寶山 老漢懵懵然站起身,眼睛直冒金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懵懵”是一個疊詞形式的形容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模糊不清
    多用于描述視覺或感知上的朦胧狀态。如南朝梁·江淹詩句“铄铄霞上景,懵懵雲外山”,以“懵懵”形容雲霧缭繞的遠山若隱若現的景象。

  2. 糊裡糊塗
    指思想或行為上的混沌不明。例如唐·岑參《感舊賦》“上帝懵懵,莫知我冤”,以及明代王守仁所言的“懵懵而興,蠢蠢而食”,均表現一種缺乏清醒認知的狀态。

二、延伸解析

三、注意事項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釋義,古籍引用時側重“模糊”,日常表述更傾向“糊塗”。

網絡擴展解釋二

懵懵

懵懵是一個形容詞,表示思維遲鈍、理解力差,也可以形容一種迷糊、困惑的狀态。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心和亡,共有11個筆畫。

懵懵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唐書·卷一百六十八下·李白傳》中:“疊出子月而懵懵于群生也。”在古代的寫法中,懵懵的第一個字通常寫作“䰕”,第二個字寫作“䏻”,構成更複雜的結構。

在繁體中,懵懵的第一個字通常寫作“矇”,第二個字寫作“朦”。在繁體中以及古代文字中,這些寫法更加繁瑣,較難書寫。

以下是一些與懵懵相關的例句:

1. 他為這個問題懵懵了好幾天,始終沒有找到答案。

2. 學生們聽得雲裡霧裡,臉上都露出了懵懵的表情。

懵懵的組詞:

1. 懵懵然:形容迷茫困惑、不明所以的狀态。

2. 懵懂:形容對事物的認識不清晰、了解不深刻。

懵懵的近義詞有:迷糊、糊塗、困惑。

懵懵的反義詞有:聰明、明晰、清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