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弓調馬服”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gōng diào mǎ fú(“調”讀作diào,“服”讀作fú),以下是詳細解釋:
比喻辦任何事情之前,應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強調基礎或前提的重要性。其字面意思是“調整好弓、馴服好馬”,引申為隻有工具或條件完備後,才能追求更高的目标。
源自《荀子·哀公》:“弓調而後求勁焉,馬服而後求良焉,士信悫而後求智能焉。”
解讀:荀子以弓、馬為例,說明無論是使用武器(弓)、駕馭馬匹,還是選拔人才,都需要先确保基礎條件完善,再追求更高目标。
該成語常用于強調“循序漸進”的處事哲學,例如: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成語典故,可參考《荀子》相關篇章或權威詞典(如漢典、國學大師網)。
《弓調馬服》是一個成語,意指弓弦調得正好,馬的服侍得恰當。泛指事物運行或發展得恰到好處、協調一緻。
《弓調馬服》的拆分部首為弓、馬,總共10個筆畫。
《弓調馬服》最早出自嵇康《與山濤書》:“弓調馬服,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後來成為常用的成語。
《弓調馬服》的繁體字寫作「弓調馬服」。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弓調馬服的寫法為「弓調馬服」。
1. 這個團隊的合作默契十分好,工作總是弓調馬服,效率很高。
2. 她在演奏時充分體現了弓調馬服的精神,每個音符都恰到好處。
配調弓弦、馬不停蹄、服服帖帖
和諧統一、默契協調、剛柔相濟
不協調、不和諧、互相幹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