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譯的意思、重譯的詳細解釋
重譯的解釋
(1) [retranslate]
(2) 輾轉翻譯
山川長遠,習俗不同,言語同異,重譯乃通。——《三國志·薛綜傳》
(3) 重新翻譯
詳細解釋
(1).輾轉翻譯。《尚書大傳》卷四:“ 成王 之時, 越裳 重譯而來朝,曰道路悠遠,山川阻深,恐使之不通,故重三譯而朝也。”《漢書·平帝紀》:“ 元始 元年春正月, 越裳氏 重譯獻白雉一,黑雉二,詔使三公以薦宗廟。” 顔師古 注:“譯謂傳言也。道路絶遠,風俗殊隔,故累譯而後乃通。” 南朝 梁 沉約 《<佛記>序》:“剪葉成文,重譯未曉。”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若使新造之言而作此等拗句,則幾與海外方言無别,必經重譯而後知之矣。”
(2).特指從他國語轉譯的譯文翻譯。 魯迅 《書信集·緻曹靖華》:“近因校《鐵流》,看看 德 譯本,知道删去不少,從别國文重譯,是很不可靠的。” 魯迅 《書信集·緻曹靖華》:“重譯真是一種不大穩當的事情。”
(3).指譯使。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誠信》:“絶域君長,皆來朝貢;九夷重譯,相望於道。”亦泛指異域之人。 唐 柳宗元 《柳州峒氓》詩:“愁向公庭問重譯,欲投章甫作文身。”
(4).舊指南方荒遠之地。 唐 張說 《南中送北使》詩之二:“待罪居重譯,窮愁暮雨秋。” 清 李重華 《劍閣》詩:“遼絶若 番 藏 ,倐瞬達重譯。”
(5).重新翻譯。如:他這次重譯時又作了不少修改與補充。
詞語分解
- 重的解釋 重 ò 分(坣 )量較大,與“輕”相對:重負。重荷。重量(刵 )。重力。舉重。負重。 程度深:重色。重病。重望。重創。 價格高:重價收買。 數量多:重金聘請。眉毛重。重兵。 主要,要緊:重鎮。重點。重
- 譯的解釋 譯 (譯) ì 把一種語言文字依照原義改變成另一種語言文字:譯本。譯文。譯注。譯著。譯制。譯音。口譯。筆譯。意譯。直譯。翻譯。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重譯”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1.輾轉翻譯(間接翻譯)
- 定義:指通過多次翻譯或中介語言轉譯的複雜過程。常見于不同語系或文化差異較大的交流中,例如古代中國與偏遠地區的外交往來。
- 例句:
“山川長遠,習俗不同,言語同異,重譯乃通。”——《三國志·薛綜傳》()
此處的“重譯”描述了因語言不通需多次翻譯才能溝通的情景。
- 應用場景:古代異域朝貢、現代跨語種文獻轉譯等。
2.重新翻譯(修正性翻譯)
- 定義:對已有譯本進行再次翻譯,可能是為了修正錯誤、優化表達或適應新的語言習慣。
- 争議性:魯迅曾指出“從他國語轉譯的譯文翻譯”可能存在不準确性,需謹慎對待()。
- 現代案例:經典文學作品(如莎士比亞戲劇)因時代變遷或譯者風格差異産生的多個譯本。
其他延伸含義
- 指代譯使:唐代文獻中,“重譯”可代指翻譯官員或異域使者()。
- 翻譯技巧:在英漢翻譯中,“重譯法”指通過重複關鍵詞使譯文更明确生動(),例如将英文代詞還原為中文名詞。
“重譯”的核心含義圍繞翻譯的複雜性與譯本的疊代性展開。實際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判斷其具體指向,避免混淆直接翻譯與間接翻譯的區别。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重譯這個詞指對原文進行再次翻譯,以便更好地傳達原文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重和譯,其中重的部首為裡,譯的部首為讠。重的筆畫數為9,譯的筆畫數為7。這個詞的來源是由重和譯兩個字組成的複合詞。在繁體字中,重譯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可能會有一些微小的變化,但整體意思和現代相近。例如,重譯在古代可以寫作重譯。一個例句是:他花了很多時間重譯這本小說。
除了重譯,還有一些與其意義相近的詞,例如重新翻譯、再翻譯等。而與重譯意義相反的詞是原譯,表示對原文進行一次翻譯,沒有進行再次翻譯的意思。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