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ssemble]∶聚集;集合[人馬等]
屯聚之兵。——宋· 蘇轼《教戰守》
(2) [mass]∶集結
(1).集結。《史記·吳王濞列傳》:“兵屯聚而西,無它奇道,難以立功。” 晉 葛洪 《抱樸子·百裡》:“離叛者衆,則不得不屯聚而為羣盜。”《東周列國志》第二一回:“ 桓公 與 管仲 商議,将輜重資糧,分其一半,屯聚于 葵茲 。”
(2).指聚居。 章炳麟 《排滿平議》:“ 漢 族之流放罪人,與蠻種相習狎,埶不獨立,染其禮俗,相與屯聚,因是亦以荊蠻得名。”
(3).指聚衆起事的隊伍。《後漢書·王梁傳》:“三年春,轉擊 五校 ,追至 信都 、 趙國 ,破之,悉平諸屯聚。”《後漢書·馮異傳》:“又南下 河南 成臯 已東十三縣,及諸屯聚,皆平之。”
(4).謂聚集進駐。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擇要害地屯聚一處,使有隱然之望。” 明 唐順之 《牌》:“ 通州 屯下重兵,若有寇,則又有客兵屯聚。”
“屯聚”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聚集、集結,通常用于描述人馬、兵力或物資的集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聚集(動詞)
指人或事物在某一地點集中,常見于軍事或組織場景。例如:
聚衆占地的隊伍(名詞)
曆史上也指自發形成的武裝團體或流民群體。例如:
軍事領域
多用于描述兵力部署或戰略集結,如“屯聚大量兵力”(、)。
例句:淡水距台北府城僅30裡,屯聚糧草後易守難攻()。
曆史文獻中的擴展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可參考《史記》《後漢書》等文獻(、)。
《屯聚》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聚集、聚居的意思。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屯和聚。
屯(ㄊㄨㄣˊ)是由部首屍(shī)和牛字旁組成。牛字旁表示屯糧,屍旁表示人、人員的意思。在古代,屯用以表示軍隊臨時屯儲軍糧的場所,也指臨時停留或滞留。
聚(ㄐㄩˋ)是由部首耳(ěr)和人的構成。耳字旁表示集聚、聚集的意思。
《屯聚》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爾雅》一書。在繁體字中,《屯聚》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一些變化,而《屯聚》在古代的寫法是“屯聚”。 “屯聚”是用傳統黑體字形冠以通行的填充來寫的,書寫方式與現代不同。
例句:
1. 人們在公園裡屯聚,共慶國慶節。
2. 這裡的村民屯聚在一起,互相幫助,形成了一個和諧的社區。
組詞:屯守、屯兵、屯糧等。
近義詞:集聚、聚合、積聚
反義詞:散開、分散、離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