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老而不死是為賊的意思、老而不死是為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老而不死是為賊的解釋

《論語·憲問》:“ 原壤 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後以為指斥老而無德者之辭。 宋 文天祥 《集杜詩·淮西帥序》:“知國亡,乃以 淮 西全境獻北為己功焉。於是 貴 年八十餘矣,‘老而不死是為賊’,其 貴 之謂歟!” 元 馬緻遠 《薦福碑》第四折:“你道你父親年老更殘疾,他也不是個好的,常言道:老而不死是為賊。”亦省作“ 老而不死 ”。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結構》:“使其間稍伏機心,略藏匕首,造物且誅之奪之不暇,肯容自作孽者老而不死,猶得徉狂自肆於筆墨之林哉!”

網絡擴展解釋

“老而不死是為賊”出自《論語·憲問》,是孔子對故交原壤的批評,需結合語境及儒家思想理解其真實含義,具體解析如下:

1.出處與原文背景

2.核心含義

3.現代理解的誤區

4.延伸意義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老而不死是為賊

《老而不死是為賊》是一句中國成語,表達的意思是指那些年紀老了卻不離世的人會造成很大的麻煩和問題。成語的拆分部首是貝部和人部,總共有16個筆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左傳·僖公五年》中的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荊轲的人來到齊國,尋找機會刺殺秦國的國君。他到了齊國後,開始流浪并隱姓埋名,一直活到了很老的年紀。盡管他年紀已經老去,但他的心中仍然懷着報國的決心。

這個成語的繁體寫法是「老而不死是為賊」。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而」字在古代寫作「耳」的上邊加上一橫,「為」字在古代寫作「爲」。

以下是一個例句:“這個老太太老而不死,一直鬧事,真是為賊!”這句話意思是指這個老太太一直活着卻不停地制造麻煩,就像是個賊一樣。

與「老而不死是為賊」意思類似的成語有「老成持重」和「不惑之年」。

這個成語的反義詞可以是「早逝年少」,即指人年紀輕輕就早早離世。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老而不倒、久而不衰、悍不畏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