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六玉的意思、六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六玉的解釋

(1).謂祭天地四方神所用的六種玉器。《儀禮·觐禮》:“諸侯覲于天子,為宮方三百步,四門;壇十有二尋,深四尺,加方明于其上。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設六玉: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東方圭。” 鄭玄 注:“六色象其神,六玉以禮之。” 唐 楊炯 《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蒼璧黃琮,六玉以昭天地;路鼓陰竹,九變而祠祖考。”參見“ 六器 ”。

(2).六玉飾。《宋史·輿服志四》:“毳冕:六玉,三采,衣三章,繪虎蜼彜、藻、粉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六玉是古代禮制中的重要玉器組合,特指祭祀天地四方時使用的六種不同形制與顔色的玉器,其含義與使用規範在《周禮》等典籍中有明确記載:

一、核心定義與禮制功能

六玉指璧、琮、圭、璋、琥、璜六類玉器,分别對應祭祀天、地及東、南、西、北四方。其形制與顔色嚴格遵循陰陽五行理論:

二、形制與象征意義

  1. 璧(圓形中空):象征"天圓",代表宇宙循環。
  2. 琮(外方内圓):象征"地方",貫通天地(《說文解字》釋"琮"為"瑞玉,八寸,似車釭")
  3. 圭/璋:圭為帝王信物,璋作軍事符節(《禮記·聘義》:"圭璋特達,德也")。
  4. 琥/璜:琥為虎符,象征威猛;璜似彩虹,關聯天地(《周禮》鄭玄注:"半璧曰璜,象冬閉藏,地上無物,唯天半見")

三、文化内涵與曆史演變

六玉制度始于周代,是"以玉事神"的核心載體,體現"天人感應"思想。漢代鄭玄在《周禮注》中強調其顔色與方位的五行對應關系(青屬木/東,赤屬火/南等),成為後世禮器設計的規範。唐代孔穎達《禮記正義》進一步闡釋六玉的等級差異,如"圭璧崇于琥璜"的禮儀層級。

四、現代學術解讀

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釋義,六玉是"周代祭祀用的六種玉器",其定名融合器物功能(禮器)與哲學符號(方位神祇)。考古發現如山西晉侯墓出土的西周玉琮、玉璧,印證了文獻記載的形制特征(參見《中國出土玉器全集》科學出版社,2005)。


參考文獻

  1. 《周禮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2.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禮記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
  4.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5. 《中國出土玉器全集》(科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六玉”是中國古代禮制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涉及祭祀和禮儀中的玉器使用。根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研究,其含義可分為兩類:

一、祭祀天地四方的六種玉器(核心含義)

  1. 組成與用途
    六玉指祭祀天地四方神祇的六種玉器,具體包括:璧、琮、圭、璋、琥、璜。這一分類源自《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

    • 璧(圓形玉器)祭天,琮(内圓外方的筒形玉器)祭地,圭(長條形尖首玉器)祭東方,璋(半圭形玉器)祭南方,琥(虎形玉器)祭西方,璜(半璧形玉器)祭北方。
  2. 具體儀式中的使用
    如《儀禮·觐禮》記載,諸侯朝見天子時設壇,以“六玉”配合方位擺放: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東方圭。東漢碑圖記載的六玉略有差異,包括璧、琮、圭、璋、璜、瑁(未提及琥),體現了不同文獻的禮制差異。

二、裝飾性六玉飾

指以六種玉器為裝飾的禮器或服飾,如《宋史·輿服志》提到“毳冕”用六玉裝飾,象征等級與禮儀。

小結

“六玉”的核心意義是祭祀禮器,體現先秦以玉通神的觀念,而“六玉飾”則是禮制在服飾上的延伸。不同文獻對六玉的具體組合和用途存在差異,需結合考古與曆史背景綜合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北撓别有滋味逋賦螭盤虎踞初見唇三口四锉碓等宜得壹元寶電表斷蓬短詠頓曳風捲殘雲哥們兒傋霿怪牒管窺國正谷日和而不同和惠黑白片兒槐序荒昧胡七雜八湔衣結節舊隱君子醫沮止铠扞空勞羸露兩生聯裾流僈緑林強盜買蔔夢夢铳铳劘剝鬧着頑内難貧富懸殊森嚴聖文事本事守疏瘦酸困鎖定同寝抏獘晩粳衛養威夷蝸居五七向心力下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