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剩索的意思、剩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剩索的解釋

多取,虛索。《新唐書·徐申傳》:“外蕃歲以珠、瑇瑁、香、文犀浮海至, 申 於常貢外,未嘗賸索,商賈饒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剩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古典文獻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1. 古典含義(權威解釋)
    根據《新唐書·徐申傳》記載,“剩索”意為多取、虛索,指在常規索取之外額外征收或虛報需求。例如,原文提到徐申在管理外蕃貢品時“未嘗剩索”,即不額外索取,保障了商賈利益。

  2. 現代引申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剩下的線索或線索不多”,形容信息殘缺、難以推理的情況。此用法可能源于對“剩”(剩餘)和“索”(線索)的直譯組合,但缺乏明确文獻依據。

  3. 使用場景與辨析

    • 古典語境:多用于描述官員廉潔或批判過度征斂,如“外蕃歲貢,未嘗剩索”。
    • 現代誤用:需謹慎使用“線索殘留”的引申義,建議優先采用古典釋義以避免歧義。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唐書》原文或權威古籍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剩索》的意思

《剩索》是一個成語,意指事情已經完成或解決,隻剩下小的一部分細節、線索等待進一步處理。

拆分部首和筆畫

《剩索》的部首是“刀”和“糸”,部首“刀”表示與刀劍有關,部首“糸”表示與線、繩有關。該字共有9筆。

來源

《剩索》最早出現在《後漢書·黃香傳》中,形容黃香調查案件時,剩下的線索極其微弱,幾乎不足以推斷出事實真相。

繁體

繁體字為「剩索」,與簡體字形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差異,「剩」字在古時的寫法為「乗」或「乘」,「索」字在古時的寫法為「敫」。

例句

1. 他成功解決了大部分問題,隻剩下一些細節上的剩索需要處理。

2. 調查人員在案件中發現了一些剩索,他們需要進一步追蹤調查。

組詞

剩餘、索取、索賄、索賠、索性。

近義詞

遺留、殘餘、餘剩。

反義詞

完整、全面、詳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