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以天下為公。 漢 劉向 《說苑·至公》:“古有行大公者,帝 堯 是也……得 舜 而傳之,不私於其子孫也。”
(2).極其公正。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徽宗 嘗對輔臣語及 元祐 、 紹聖 事,皆欲以大公至正之道,扶偏救弊。” 清 顧炎武 《酬李處士因笃》:“吾道貴大公,片言折邪妄。” ********* 茅盾 等《我們對于國事的态度和主張》:“深望領導抗戰之領袖與政府,以大勇大公之心,毅然決然,當機立斷。”
即 太公望 ( 呂尚 )。輔佐 武王 滅 商 有功,封于 齊 。《左傳·僖公四年》:“昔 召康公 命我先君 大公 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 周 室!’” 劉文淇 疏證:“ 太公 ,謂 呂尚 也…… 梁履繩 曰:‘始封之君,子孫尊為太公。《齊世家》: 文王 得吾先君 太公 。《田敬仲世家》亦稱 田和 為太公,是也。’”
“大公”一詞在不同語境和文化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分為以下三類:
哲學與政治概念
指“以天下為公”或“極其公正”的思想,如《說苑》記載帝堯傳位舜的行為體現了“大公無私”。清代顧炎武也以“大公”強調公正之道。
曆史人物代稱
在特定文獻中,曾代指周朝開國功臣呂尚(姜太公)。
封建貴族稱號
中世紀歐洲介于國王與公爵之間的爵位,如俄羅斯的基輔羅斯大公(Великий князь)、西班牙的教俗貴族稱號(13世紀後)。
獨立君主頭銜
部分國家君主以“大公”為稱號,如盧森堡大公(國家元首)、奧地利哈布斯堡皇室(1454年後皇太子專用)。
政權形态
以大公為統治者的政權稱為“大公國”,如曆史上的莫斯科大公國、現代盧森堡大公國。
宗教術語
東正教與天主教會用“大公”表示“普世性與正統性”。
方言稱謂
溫州方言中稱“祖父的長兄”為“大公”。
提示:若需更完整的歐洲大公國曆史案例或漢語文獻原文,可參考、3、4的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