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武昌剩竹的意思、武昌剩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武昌剩竹的解釋

《晉書·陶侃傳》:“及 王敦 平,﹝ 陶侃 ﹞遷都督 荊 雍 益 梁州 諸軍事,領護南蠻校尉、征西大将軍、 荊州 刺史……時造船,木屑及竹頭悉令舉掌之,鹹不解所以。後正會,積雪始晴,聽事前餘雪猶溼,於是以屑布地。及 桓溫 伐 蜀 ,又以 侃 所貯竹頭作丁(釘)裝船”。後以“武昌剩竹”比喻可以利用的材料。 明 淩濛初 《<二刻拍案驚奇>小引》:“顧逸事新語可佐談資者,乃先是所羅而未及付之于墨,其為 栢梁 餘材, 武昌 剩竹,頗亦不少,意不能恝,聊復綴為四十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武昌剩竹”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中性成語,主要用于書面語境,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比喻尚可備用的材料,強調對剩餘資源的合理利用。該成語出自《晉書·陶侃傳》。

二、典故背景
東晉名臣陶侃任荊州刺史時,曾命人收集造船剩餘的木屑和竹頭。後來木屑被用于雪後鋪地防滑,竹頭則制成釘子用于戰船維修。這種節儉和物盡其用的做法成為成語來源。

三、用法特點

四、近義表達
同義成語為“竹頭木屑”,二者均出自同一典故,強調對零碎材料的重視。

注:該成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中。如需查看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晉書》原文或漢典等專業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武昌剩竹

《武昌剩竹》是一個成語,由五個字組成。下面将解釋它的意思、拆分它的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以及舉例使用。

意思

《武昌剩竹》意為在武昌地區還有剩餘的竹子。這個成語用來形容物産豐富,資源富餘。

拆分部首和筆畫

《武昌剩竹》的部首和筆畫分别是:

來源

《武昌剩竹》這個成語出自宋代劉瑾的《安南雜記》。這個成語是根據湖北武昌地區竹子豐富的現象而來,用來形容物産豐富,資源富餘的地方。

繁體

《武昌剩竹》的繁體字為「武昌剩竹」。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武昌剩竹》的古代漢字寫法為「武倉剩竹」。

例句

這是一個使用《武昌剩竹》的例句:“這個地方物産豐富,竹子不僅用來建築,還剩下很多,真是個武昌剩竹的地方。”

組詞

與《武昌剩竹》相關的組詞有:

近義詞

與《武昌剩竹》意思相近的成語有:“物産豐富”、“資源富饒”。

反義詞

與《武昌剩竹》意思相反的成語有:“物産貧乏”、“資源匮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