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忿鬥的意思、忿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忿鬥的解釋

忌恨好鬥。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文章》:“ 傅玄 忿鬭免官, 孫楚 矜誇淩上。” 宋 蘇轍 《周論》:“天下紛然而淆亂,忿鬭而相苦。” 明 文徵明 《資德大夫正治上卿南京刑部尚書劉公行狀》:“監舶者利其賄不禁,或不時得賄,即忿鬭成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忿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核心含義指因憤怒、怨恨而争鬥或争吵。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忿鬥指因憤恨、惱怒引發的争鬥或口角。《漢語大詞典》釋義為:“因忿怒而争鬥”,強調情緒(忿)與行為(鬥)的因果關系。例如《史記·項羽本紀》中“諸侯軍救钜鹿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将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将,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的緊張局勢,隱含“忿鬥”一觸即發的狀态。

  2. 詞源與結構分析

    • 忿:古同“憤”,指憤怒、怨恨。《說文解字》釋為“悁也”,即内心郁結的怒氣。
    • 鬥:本義為搏鬥,引申為争鬥、對抗。

      二字組合後,構成“因忿生鬥”的動賓結構,凸顯情緒驅動行為的語義特征。

  3. 古籍用例佐證

    《鹽鐵論·取下》載:“百姓困乏,忿鬥生于不足”,描述民生困頓時易因資源匮乏引發紛争,此處“忿鬥”指群體性沖突。明代《萬曆野獲編》亦有“兩姓忿鬥,殺傷甚衆”的記載,強調暴力對抗的後果。

  4. 近義詞辨析

    • 忿争:側重憤怒狀态下的争執(如《韓非子·解老》:“重生者雖入軍無忿争之心”)。
    • 恚鬥:突出怨恨導緻的争鬥(恚,恨意更深)。

      “忿鬥”更強調憤怒情緒的即時爆發性。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4年。
  3.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版。
  4. 《鹽鐵論校注》,王利器校注,中華書局,1992年。

網絡擴展解釋

“忿鬥”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fèn dòu,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1.基本含義

指因憤怒或忌恨而引發的争鬥行為,既包含情緒上的激烈對抗,也包含實際沖突。

2.詳細解釋

根據文獻記載,“忿鬥”有兩種側重:

3.使用場景

4.關聯辨析

需注意與“憤怒”“争鬥”等單字詞的區别:“忿鬥”更強調情緒與行為的結合,且隱含長期性或性格特質(如“忌恨”)。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或具體文獻,可參考《顔氏家訓》《周論》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版型本該并柯蒼垠操篲穿蠹楚墟丹楹刻桷鬥脣合舌杜斷惡搞惡劍坊夫煩惱薪風雪交加奉贈苟或官稱廣車海帶虎圈虎穴龍潭家量将禦節候淨價盡境可哂劉晏粟鹵掠密行暮磬内利女工瓯摳旁委盤弄傔卒情事清爽情願崎曲犬戎日久年深軟揣剩湯臘水事危累卵束伍私話死滅貪惏天期童子試屯塢未成年人微語文章吳酸消絶洩洩沓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