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帖經的意思、帖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帖經的解釋

唐 代科舉考試的一種方法。《通典·選舉三》:“帖經者,以所習經,掩其兩端,中間開唯一行,裁紙為帖。凡帖三字,隨時增損,可否不一,或得四、得五、得六者為通·”《舊唐書·文宗紀下》:“其進士舉宜先試帖經,并略問大義,取經義精通者放及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帖經”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曆史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涉及以下兩方面:

一、唐代科舉考試方法

  1. 定義與形式
    帖經是唐代科舉考試中的一種重要考核方式,主要用于選拔人才。具體方法為:将考生所習經書的兩端遮蓋,中間僅留一行文字,再裁紙覆蓋部分内容(通常為三字),考生需根據上下文填寫被遮蓋的部分。答對四、五、六字者視為通過。

  2. 曆史背景
    據《通典·選舉三》記載,帖經在唐代文宗時期被明确規定為進士科考試内容,要求考生“經義精通”方可及第。這一制度強化了儒家經典在科舉中的地位。


二、佛教修行方式

  1. 定義與作用
    帖經也指古代佛教徒通過默寫、背誦佛經來加深對佛法的理解與記憶。這種方式不僅是學習方法,更被視為一種修行途徑,通過反複書寫經文達到修心養性的目的。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考試流程或佛教修習方法,可參考《通典》《舊唐書》等文獻,或查閱佛教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帖經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其中“帖”是字義為“貼在門或壁上的東西;武士的護臂”;“經”是字義為“佛經;經書”的意思。

部首是一個漢字的組成部分,用于字的歸類。根據《康熙字典》的部首分類标準,帖經的部首分别是“巾”和“耒”。

筆畫是漢字書寫中所需的基本筆畫,用于進行字的書寫和查找。帖經兩個字的總筆畫數為13,其中“帖”為4畫,“經”為9畫。

帖經這個詞語的來源比較複雜。從字義上看,帖經指的是貼在門或壁上的經書,在古代用于*********傳播佛法。而這個詞也可以引申為學習佛經。所以,帖經這個詞可能來源于古代佛教傳統中的一種宣揚方式。

在繁體字中,帖經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針對帖經這個詞,古代的寫法有些出入,例如:“帖”字的古代寫法為“貼”,“經”字的古代寫法為“經”。

以下是帖經這個詞語的一些例句:

1. 這個寺廟裡有一塊帖經,上面寫着金光閃閃的佛經。

2. 我利用業餘時間帖經,來提高自己的佛學修養。

組詞:帖子、經書、帖學、帖畫。

近義詞:散文、經書、佛典、佛經。

反義詞:迷信、謠言、虛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