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麻纻的意思、麻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麻纻的解釋

亦作“ 麻苧 ”。大6*麻與苎麻。泛指麻。莖皮可供紡織用。《後漢書·循吏傳·衛飒》:“教民種殖桑柘麻紵之屬。” 晉 左思 《魏都賦》:“黝黝桑柘,油油麻紵。” 唐 杜荀鶴 《山中******》詩:“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髮焦。”《宋史·陳堯叟傳》:“今其民除耕水田外,地利之博者,惟麻苧爾。麻苧所種,與桑柘不殊。” 元 王祯 《農書》卷二二:“小紡車。此車之制,凡麻苧之鄉,在在有之。”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麻纻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麻纻是古代漢語中指代植物纖維制品的複合詞,由"麻"和"纻"兩個詞素構成。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麻"指大麻的莖皮纖維,《詩經·陳風》有"東門之池,可以漚麻"的記載;"纻"即苎麻,在《禮記·雜記》中稱為"纻麻布"的制衣原料。二者合稱時具有三層含義:

  1. 植物學概念:特指大麻與苎麻兩種韌皮纖維作物,前者為雌雄異株的一年生草本,後者屬荨麻科多年生植物。兩者纖維均需經"漚漬"工藝脫膠處理後方可紡織。

  2. 紡織材料:指用麻類纖維撚制的線紗,《齊民要術》記載南北朝時期已形成"刈麻—漚漬—績纻—織造"的完整工藝鍊。唐代《藝文類聚》載"荊揚之纻,其白如雪",形容優質麻纻織品的色澤。

  3. 禮儀用品:周代典籍《儀禮》規定,士人階層需佩戴"纻麻冠"作為禮器。漢代鄭玄注《周禮》時特别指出"纻布三十升"為特定祭祀用布标準。

該詞在古籍中常與"絲帛"對舉,《鹽鐵論》有"纻麻索縷,手經指挂"的記載,反映其在古代紡織體系中的重要地位。現代考古發現證實,浙江錢山漾遺址出土的苎麻布殘片距今約4700年,印證文獻記載的可信性。

網絡擴展解釋

“麻纻”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má zhù,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詞義解釋
    指大麻與苎麻的合稱,泛指可用于紡織的麻類植物。這兩種植物的莖皮纖維是古代重要的紡織原料,廣泛用于制作衣物、繩索等。

  2. 文獻例證

    • 《後漢書·循吏傳·衛飒》提到“教民種殖桑柘麻紵之屬”,說明麻纻在古代農業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 唐代杜荀鶴《山中寡婦》中“麻苧衣衫鬢髮焦”,以“麻苧”代指粗布衣物,反映百姓生活的艱辛。
    • 《宋史·陳堯叟傳》記載麻苧的種植與桑柘(桑樹)相當,進一步印證其經濟價值。
  3. 異形詞與擴展
    “麻纻”亦寫作“麻苧”,二者為同義詞,常見于不同曆史文獻中。元代王祯《農書》提到的“小紡車”可能關聯麻纻的紡織工藝。

總結來看,“麻纻”是古代重要的經濟作物,兼具實用性與文化意象,常出現在描述民生、農事的文獻中。

别人正在浏覽...

跋來報往半照豹管貝爾電話實驗室别調襒裂賓天哺樂部位登閑點視頂少東牀之選窦窖垩筆翻回瓜蒂圭荜锢寝姑射神人孩提含眸寒燠好了瘡疤忘了痛和燠紅旆誨接降佑即拜金箓雲籤寄訊連台本戲連雪龍章麟角羅畏眉南面北門功内忌内诏飄飍箐峒窮皮磲椀宂溢三差兩錯社會福利生知安行受詞绶帶剔齒纖惕汗通贍推垛子圖景外辦晚來未曾無匮轄下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