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經過外朝,直接由宮中發出的皇帝的诏命。 唐 張籍 《寄白二十二舍人》詩:“早知内詔過先輩,蹭蹬 江 南百事疏。”
“内诏”是古代中國君主發布的一種特殊诏令形式,具體含義及特點如下:
指不經過外朝機構(如尚書省等行政中樞),直接由皇帝從宮中發出的命令或通知。其核心特征是繞過常規行政流程,體現皇權的直接行使。
唐代文獻中已有明确記載,如《寄白二十二舍人》詩中的“内诏”一詞,佐證了其在官僚體系中的實際使用。此外,“诏”字本身在漢字解析中特指帝王發布的權威命令,進一步強化了内诏的君主專制屬性。
該詞屬于曆史術語,常見于古代政治制度研究,現代無實際使用場景。需注意其與“密诏”的區别:内诏側重發布渠道(宮中直接發出),而密诏更強調内容保密性。
《内诏》是一種古代官方文件,用于向官員下達指示或命令,通常是針對内政事務的。這種诏谕旨在内部使用,是國家政府機構内部的重要行政文書。
《内诏》的拆分部首是“讠”和“言”,表示與言語相關。其中,“讠”是公共、言辭的意思,“言”是語言的意思。該字共有8畫。
《内诏》在古代是由朝廷或皇帝下發的一種行政文書。它用于傳達國家政府機構内部的命令和指示,以處理政府事務。這些命令和指示通常與内政相關,如任命官員、調整政策、布置工作等。
《内诏》的繁體字形式為《內詔》。
在古代,《内诏》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比略有差異。典籍中記載的《内诏》寫法通常為“讠劵”,故而八分字旁改為力,形成現代的“诏”字。
1. 皇帝發布了一道内诏,任命李大臣為内閣首輔。
2. 朝廷發出了一份内诏,要求各地官員加強稅收管理。
1. 内閣诏 2. 内诏書 3. 内诏文 4. 内诏指示 5. 内诏令
1. 内令 2. 内旨 3. 内谕 4. 内示 5. 内函
1. 公诏 2. 外诏 3. 外令 4. 公令 5. 外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