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誨接引。《晉書·阮瞻傳》:“小兒 毗 既無令淑之質,不聞道德之風,望諸君時以閑豫,周旋誨接。”
“誨接”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uì jiē,其核心含義為教誨接引,即通過教導和引導幫助他人學習知識或提升修養。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析: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典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晉書》原文或權威古籍數據庫。
《誨接》是一個漢字詞彙,意思是教導引導,傳授學問。這個詞是由“誨”和“接”兩個字組成。
該詞的拆分部首為“讠”和“扌”,分别表示言語和手。詞語裡“讠”部表示其與言語、教導相關,而“扌”部表示與手工、動作相關。總共有16畫。
《誨接》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最早見于《荀子·勸學》:“子誨接輿,未有不學也。”意思是教導引導弟子,沒有一個不學的。
在繁體字中,詞語《誨接》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誨接」。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誨接》的古時漢字書寫形式是「誨接」。
1. 老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誨接學生的思想發展。
2. 他的謙虛和耐心使他成為一個優秀的誨接者。
3. 父親時常誨接我道德規範,教我做一個有品德的人。
1. 誨人不倦:不厭倦地教導别人。
2. 接受:接納,收下。
3. 接引:引導,帶領。
教導、引導、指導
誤導、誤學、誤人子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