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的意思、孩提的詳細解釋
孩提的解釋
[early childhood;infancy] 幼兒時期
孩提之童。——《孟子·盡心》
那寶兒亦在孩提之間。——《紅樓夢》
詳細解釋
(1).幼小;幼年。《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 趙岐 注:“孩提,二三歲之間,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漢書·王莽傳上》:“百歲之母,孩提之子,同時斷斬,懸頭竿杪。” 唐 元稹 《莺莺傳》:“餘始自孩提,性不苟合。”《紅樓夢》第五回:“那 寶玉 也在孩提之間,況他天性所禀,一片愚拙偏僻,視姊妹兄弟皆如一體,并無親疏遠近之别。” 何其芳 《<燕泥集>後話》:“這個名字我很喜愛,因為它使我記起了孩提時的一種歡欣。”
(2).幼兒;兒童。 唐 元稹 《夜坐》詩:“孩提萬裡何時見?狼藉家書卧滿床。”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四折:“你曾把愚癡的小孩提,教誨,教誨的心聰慧。” 清 駱秉章 《自訂年譜·十九年己亥》:“﹝靖逆将軍﹞唯知供應豐盛,養尊處優而已,如孩提之情性,作稚子之行為。”
詞語分解
- 孩的解釋 孩 á 兒童,引申為子女:男孩兒。孩童。孩提(指幼兒時期)。 筆畫數:; 部首:子; 筆順編號:
- 提的解釋 提 í 垂手拿着有環、柄或繩套的東西:提壺。提燈。提籃。提包。提盒。提綱挈領。 引領(向上或向前等):提心吊膽。提升。提挈。提攜。 說起,舉出:提起。提出。提醒。提倡。提議。提名。提案。提要。 将犯人
專業解析
“孩提”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來指代幼兒時期,特指年齡尚小、需要被提抱或牽領的孩童階段。其詳細釋義如下:
-
本義與核心含義:
- 指需由大人提抱或牽領的幼童。“孩”古義同“咳”,指小兒笑貌;“提”指大人用手提攜、牽引幼兒的動作。因此“孩提”形象地描繪了幼兒尚不能獨立行走、需依賴成人照顧的狀态。
-
具體年齡範圍:
- 傳統上指兩歲至三、四歲左右的幼兒。《孟子·盡心上》趙岐注:“孩提,二三歲之間,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 即指孩子剛會笑、尚在襁褓中或剛離襁褓,可以被大人提抱的年紀。
-
引申義與用法:
- 泛指幼年、童年早期的階段。在現代漢語中,常用“孩提時代”、“孩提時期”來指代一個人的童年時光,帶有純真、無憂無慮的意味。例如:“孩提時的記憶總是最美好的。”
-
語體色彩:
- 該詞帶有一定的書面語色彩和古雅意味,常用于文學、書面表達或較正式的語境中,以指代幼年。
權威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對“孩提”的詞源、本義(需提抱之幼童)、具體年齡界定(二三歲)及引申義(幼年)有詳細闡述。可參考相關詞條。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提供現代漢語中的标準釋義:“指幼兒時期”。
- 《孟子·盡心上》及趙岐注:作為該詞的經典出處和早期訓釋,是理解其原始含義的關鍵文獻。原文為:“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網絡擴展解釋
“孩提”是漢語中表示兒童年齡階段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核心詞義
指幼兒時期,特指需要成人提攜、懷抱的幼童階段。古代多指2-3歲的兒童,此時幼兒剛學會笑(“孩”即“咳”的古字,模仿嬰兒笑聲),尚需被抱着照顧(“提”即提抱)。
二、年齡範圍演變
- 古代狹義:嚴格指襁褓中至3歲的幼童,如《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的記載。
- 現代擴展:逐漸演變為對童年時期的泛指,可涵蓋學齡前甚至未成年階段,如《紅樓夢》中形容稍大的寶玉仍用“孩提”。
三、詞源與文化内涵
- 語源:“孩”原為嬰兒笑聲拟聲,“提”指被成人提抱的動作,組合後突顯幼童的弱小與依賴性。
- 文學意象:常被用于詩詞、小說中表達純真、稚嫩或對童年的追憶,如韓愈《祭十二郎文》以“孩提”表達對幼子的擔憂。
四、近現代用法
現代詞典(如滬江詞典)仍保留“幼兒時期”的基本義,但在實際使用中常與“童年”“幼年”等詞混用,具體年齡界限趨于模糊。
提示:若需具體古籍例證或更詳細年齡階段劃分,可查閱《孟子》《漢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安祿山把薪助火悲戚比肩疊踵禀牆碧盌財務差銀晨光熹微赤盡愁煎盜版刁婦砥行立名斷子絶孫敦丘惡口負立高疏歸甯鴻口闳遠懷羞積草池景功經武曠如虧替離杯離傷聾瞽撓辭鬧羊花嫩婦女子甯心跑青軿馳飄輕氣蠱青龍符青幢湫溢阒阒熔融三十哥設令盛産沈隱壽對授曆樹聲松花彩蛋天津條約髫辮投曉頽淡外朝五頂歊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