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麻纻的意思、麻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麻纻的解释

亦作“ 麻苧 ”。大6*麻与苎麻。泛指麻。茎皮可供纺织用。《后汉书·循吏传·卫飒》:“教民种殖桑柘麻紵之属。” 晋 左思 《魏都赋》:“黝黝桑柘,油油麻紵。” 唐 杜荀鹤 《山中******》诗:“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髮焦。”《宋史·陈尧叟传》:“今其民除耕水田外,地利之博者,惟麻苧尔。麻苧所种,与桑柘不殊。” 元 王祯 《农书》卷二二:“小纺车。此车之制,凡麻苧之乡,在在有之。”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麻纻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麻纻是古代汉语中指代植物纤维制品的复合词,由"麻"和"纻"两个词素构成。据《汉语大词典》记载,"麻"指大麻的茎皮纤维,《诗经·陈风》有"东门之池,可以沤麻"的记载;"纻"即苎麻,在《礼记·杂记》中称为"纻麻布"的制衣原料。二者合称时具有三层含义:

  1. 植物学概念:特指大麻与苎麻两种韧皮纤维作物,前者为雌雄异株的一年生草本,后者属荨麻科多年生植物。两者纤维均需经"沤渍"工艺脱胶处理后方可纺织。

  2. 纺织材料:指用麻类纤维捻制的线纱,《齐民要术》记载南北朝时期已形成"刈麻—沤渍—绩纻—织造"的完整工艺链。唐代《艺文类聚》载"荆扬之纻,其白如雪",形容优质麻纻织品的色泽。

  3. 礼仪用品:周代典籍《仪礼》规定,士人阶层需佩戴"纻麻冠"作为礼器。汉代郑玄注《周礼》时特别指出"纻布三十升"为特定祭祀用布标准。

该词在古籍中常与"丝帛"对举,《盐铁论》有"纻麻索缕,手经指挂"的记载,反映其在古代纺织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现代考古发现证实,浙江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苎麻布残片距今约4700年,印证文献记载的可信性。

网络扩展解释

“麻纻”是一个汉语词语,读作má zhù,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词义解释
    指大麻与苎麻的合称,泛指可用于纺织的麻类植物。这两种植物的茎皮纤维是古代重要的纺织原料,广泛用于制作衣物、绳索等。

  2. 文献例证

    • 《后汉书·循吏传·卫飒》提到“教民种殖桑柘麻紵之属”,说明麻纻在古代农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 唐代杜荀鹤《山中寡妇》中“麻苧衣衫鬢髮焦”,以“麻苧”代指粗布衣物,反映百姓生活的艰辛。
    • 《宋史·陈尧叟传》记载麻苧的种植与桑柘(桑树)相当,进一步印证其经济价值。
  3. 异形词与扩展
    “麻纻”亦写作“麻苧”,二者为同义词,常见于不同历史文献中。元代王祯《农书》提到的“小纺车”可能关联麻纻的纺织工艺。

总结来看,“麻纻”是古代重要的经济作物,兼具实用性与文化意象,常出现在描述民生、农事的文献中。

别人正在浏览...

比栉猜摩长酣娼家撤免臣宰车营窗鈎怆惋催化剂麤屑东洋车独乐园飞天祸风幡浮烁高闳高疎更续供备鬼祸谷籍旱湛好还好仇换取呼呼茴香火脚僵劲煎铄叫菜焦腐咎鼓九阙极意恳央瞉霿跨屋魁衡酪乳累年泪痒掠治鹿辇緑荷包卖卜糱曲乾烘茶趫才铨量仁姑闪神儿十二时盘蜀鹿夙陨桃根桃叶微察乌头湘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