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绶帶的意思、绶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绶帶的解釋

(1).古代用以系官印等物的絲帶。 唐玄宗 《千秋節賜群臣鏡》詩:“更銜長綬帶,留意感人深。”《新唐書·車服志》:“ 德宗 嘗賜節度使時服,以鵰銜綬帶。”

(2).指衣帶。 前蜀 薛昭蘊 《小重山》詞:“憶昔在 昭陽 ,舞衣紅綬帶,繡鴛鴦。” 宋 陶穀 《清異錄·香瓊绶帶》:“ 薛能 《賞酴醿詩》雲:‘香瓊綬帶雪纓絡。’”《武王伐纣平話》卷上:“ 玉女 遂解綬帶一條與 紂王 。 玉女 言曰:‘此為信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绶帶,在漢語詞典中,指一種絲質或布質的帶狀裝飾物,常用于象征榮譽、身份或作為裝飾配件。其核心含義源于古代禮儀制度,特指官員、貴族或受勳者佩戴的絲帶,以标示其地位或成就。在現代語境中,绶帶廣泛應用于勳章、獎章、禮服或慶典活動中,承載着表彰和儀式感的功能。

從詞源角度看,“绶”字本義為絲帶或系帶,最早見于《說文解字》,解釋為“系也”,強調其連接和象征作用。古代中國,绶帶是官服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在漢唐時期,不同顔色的绶帶代表官員的品級,如紫色绶帶象征高官顯貴。這一傳統延續至今,在軍隊、學術或體育頒獎儀式中,绶帶常與獎章配套使用,以突顯受獎者的榮譽。

在用法上,绶帶不僅限于正式場合,還擴展至日常生活裝飾,如婚禮中的新娘绶帶或文化活動的标識帶。例如,在奧運會頒獎典禮上,金牌得主佩戴的绶帶,不僅美觀,更強化了成就的權威性。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绶帶被定義為“一種用于懸挂勳章或裝飾的帶狀物”,強調其功能性和象征意義。同時,《漢語大詞典》補充說明,绶帶在曆史上還與“印绶”相關,指代官印的系帶,進一步體現其文化深度。

總之,绶帶作為漢語詞彙,融合了曆史傳承與現代應用,其詳細意思涵蓋了裝飾、身份象征和榮譽表彰等多重維度,反映了中華禮儀文化的精髓。

網絡擴展解釋

绶帶(shòu dài)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定義

  1. 古代用途
    指古代用于系官印、玉飾的絲質帶子,是官員身份和等級的象征。例如唐代詩人薛昭蘊在《小重山》中描述“舞衣紅绶帶”,即指衣帶裝飾。
  2. 現代擴展
    演變為連挂勳章、獎章的帶子,通常以絲綢制成,有特定顔色和花紋,如各國軍隊或榮譽體系中的使用。

二、曆史與文化内涵

三、現代應用

四、字形與字源

五、其他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典故或現代設計案例,可參考權威詞典或軍事服飾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扳指兒報驗杯酒釋兵權本居壁宮博得蒼顔成幫結隊寵誨寵敬沖穆吹霎啗悅底兵地塊頂缸頂針惡卒鳳帶副尉乖貳灌醉悍然護度活鮮鮮脊巍巍極問卷卷絶嗣抗喉刻吝庫侖計老勁龍樓鳳城綠葉成蔭沒趣門禁森嚴面不改色冥化迷湯納款南北書派懦靡平民院浦灘蒨練敲比汽輪清洌可鑒屈體攘夷仁柔入次神貴蛇頭蠍尾蹚将托派外王父洗劫惜老憐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