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馬的價錢。《新唐書·回鹘傳上》:“為我言有司,所負馬直一百八十萬,可速償我。”《明史·兵志四》:“嚴收良茶,頗增馬直,則得馬必蕃。”《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二年》:“比歲不逞之徒,多以金銀市馬鬻于羣盜,故馬直踴貴。”
(2).古代守衛京城、王府的騎兵。 宋 王鞏 《甲申雜記》:“ 熙寧 中,併馬直入雲騎,步直入虎翼,引見司兵遂廢矣。”
“馬直”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指購買或交易馬匹時的價格。這一用法在古代文獻中多次出現,例如:
指守衛京城、王府的騎兵部隊,屬于軍事編制的一部分。例如:
部分文獻(如)将“馬直”解釋為“馬直立不動”的成語,但此用法未在其他權威來源中得到廣泛印證,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或誤讀。建議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詞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詩句引用,可查閱《新唐書》《續資治通鑒》等曆史文獻。
《馬直》是一個成語,意為馬蹄正直,形容行止端正,心地正直。
它的拆分部首為馬(mǎ)和直(zhí),其中馬為部首,直為字的聲旁。
根據現代漢字的筆畫規則,馬直共有11畫。
《馬直》最早出現在《孟子·公孫丑上》的文章中。文章中說,人的行為應該像馬蹄一樣正直,既要遵守規矩,又要講究内心的正直。後來,這個成語逐漸被廣泛應用于表達一個人言行正直、品德高尚的意義。
《馬直》的繁體字為「馬直」。
在古代,「馬直」的寫法有所差異,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通常寫作「馬正」。另外,在楷書中,也有寫作「馬稚」的形式。
1. 他的為人正直,一直以來都是朋友們心中的楷模。
2. 在工作中,我們要堅持做一個馬直的人,絕不能做任何破壞道德和規則的事情。
1. 馬蹄直:形容馬的蹄子幹淨整齊。
2. 心直口快:形容說話直爽,毫不拐彎抹角。
3. 直言不諱:指直率地說出真實的話,不顧及他人感受。
正直、坦率、誠實、直爽
狡詐、假仁假義、虛僞、不直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