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窄小的酒量。 明 張四維 《雙烈記·得嗣》:“何辭尊賜,奈蝸量不勝盃酒。”
“蝸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基本含義
該詞拼音為wō liàng,字面由“蝸”(蝸牛)和“量”(容量)組成,比喻酒量極小,常用于謙稱自己或他人飲酒能力有限。例如明代戲曲《雙烈記·得嗣》中寫道:“何辭尊賜,奈蝸量不勝杯酒。”
詞義延伸
部分資料(如)提到“蝸量”可引申為“數量極少”,但此用法在權威典籍中較少見,可能屬于現代網絡語境下的擴展義。
使用場景
相關辨析
需注意與“海量”(形容酒量大)形成對比,兩者常對舉使用,體現漢語中通過動物意象(蝸牛/海洋)誇張表意的特點。
建議:若需引用該詞,優先采用其核心含義“酒量小”,并注意語境適配性。其他引申義建議标注出處或使用場景。
《蝸量》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指極小或微小的量。
《蝸量》由“蟲”、“裡”兩個部首組成。
它的總筆畫數為12。
《蝸量》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新詞,一般不出現在古代文獻中。
《蝸量》的繁體字是「蝸量」。
古代漢字沒有《蝸量》這個詞,因此沒有古時候的寫法。
1. 他隻用了蝸量的時間就完成了整個項目。
2. 這個小籠包隻有蝸量的肉餡。
蝸量的組詞有:蝸牛、蝸居、微量。
蝸量的近義詞有微量、極少。
蝸量的反義詞有大量、溝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