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齒牙為猾的意思、齒牙為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齒牙為猾的解釋

謂讒言造成災禍。《國語·晉語一》:“ 獻公 蔔伐 驪戎 , 史蘇 占之,曰:‘勝而不吉。’公曰:‘何謂也?’對曰:‘遇兆,挾以銜骨,齒牙為猾。’” 韋昭 注:“齒牙,謂兆端左右釁坼,有似齒牙。中有從畫,故曰銜骨。骨在口中,齒牙弄之,以象讒口之為害也。”亦作“ 齒牙為禍 ”、“ 齒牙之猾 ”。《史記·晉世家》:“初, 獻公 将伐 驪戎 。蔔曰:‘齒牙為禍。’及破 驪戎 ,獲 驪姬 ,愛之,竟以亂 晉 。” 唐 柳宗元 《唐故邕管招讨副使試大理司直兼貴州刺史鄧君墓志銘》:“然以憂慄間於多虞,卒成耳目之塞,道緻齒牙之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齒牙為猾"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語,其含義深刻,主要用來形容因言語不當而招緻災禍或引起争端的情形。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成語釋義

齒牙為猾(chǐ yá wéi huá)


二、語源與典故

該成語最早見于《國語·晉語一》。

原文記載:

“獻公蔔伐骊戎,史蘇占之,曰:‘勝而不吉。’公曰:‘何謂也?’對曰:‘遇兆,挾以銜骨,齒牙為猾。’”

背景:晉獻公欲伐骊戎,占卜結果顯示雖勝但兇險。史蘇解釋卦象時提到“齒牙為猾”,預示勝利後因言語或内鬥招緻災禍(後應驗為骊姬之亂)。

來源:《國語·晉語一》(中華書局點校本)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謂言語惹禍。猾,亂。”

    引用:參見《漢語大詞典》第12卷第1356頁。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1993年版。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齒牙:指言語;猾:禍亂。指言語招禍。”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2014年。


四、用法與例句


五、文化内涵

成語折射中國古代對言語力量的敬畏,與“禍從口出”“謹言慎行”等訓誡一脈相承,體現儒家“慎言”的倫理觀(《論語·裡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參考文獻

  1. 《國語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2. 《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開明出版社,2009年)
  3. 《中國成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

(注:因古籍原文及權威辭書暫無公開數字資源鍊接,來源标注為紙質出版物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齒牙為猾”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一、基本釋義

該成語指讒言(惡意中傷的言語)造成災禍,強調言語帶來的危害性。

二、出處與典故

源自《國語·晉語一》:

獻公蔔伐骊戎,史蘇占之,曰:“勝而不吉。”公曰:“何謂也?”對曰:“遇兆,挾以銜骨,齒牙為猾。”
(注:史蘇通過占卜預言晉獻公伐骊戎雖勝但會因讒言引發災禍,後果然因俘獲骊姬導緻晉國内亂)。

三、結構與用法

四、延伸與變體

  1. 象征意義:
    韋昭注解《國語》時提到,“齒牙”象征占卜兆象中的裂痕,暗示讒言如同骨在口中被牙齒撕咬,喻指禍患。
  2. 曆史關聯:
    《史記·晉世家》中記載“齒牙為禍”,指骊姬之亂印證了占卜預言。
  3. 文學引用:
    唐代柳宗元曾用“齒牙之猾”描述讒言導緻的困境。

五、常見誤讀

部分解釋(如)提到“形容惡人兇狠狡猾”,但根據權威典籍和主流釋義,該成語核心含義仍圍繞讒言緻禍,需注意區分。

此成語多用于警示讒言的破壞性,需結合曆史典故理解其深層寓意。

别人正在浏覽...

暗淺北緯背依诐術不定慚怒殘渣餘孽寵注除邪懲惡喋喋風色幹羅甘棠之愛歌子锢閉孤鶵詭貌鬼書歸诒故記行郵稅畫室貨倉架勢竭心經過金莖露進退失據角抵戲潰癕爛襟襟澧泉脈候牧宿沐雨經霜男孩兒尼泊爾女市平津館撲索索前截兒棄捐晴沙裘鐘去後熱鍋上的螞蟻三窩兩塊上尊酒屍羅霜氣讨羹飯套結亭亭款款湍流王梁誣蔽無勢詳谛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