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偷馬賊。《魏書·高謙之傳》:“先是,有人囊盛瓦礫,指作錢物,詐市人馬,因逃去。詔令追捕,必得以聞。 謙之 乃僞枷一囚立於馬市,宣言是前詐市馬賊,今欲刑之。” 艾蕪 《山中送客記》:“他是這一條山路上的馬賊,專以偷馬營生的。”
(2).指騎馬搶劫的盜匪。《清史稿·刑法志二》:“如實係土匪、馬賊、遊勇、會匪,方準先行正6*法。” 魯迅 《彷徨·幸福的家庭》:“ 湖南 也打仗; 大連 仍然房租貴; 察哈爾 、 吉林 、 黑龍江 罷,--聽說有馬賊,也不行!”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馬賊漢語 快速查詢。
“馬賊”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偷馬賊
指專門盜竊馬匹的盜匪。例如《魏書·高謙之傳》記載,有人用瓦礫僞裝成錢物騙取馬匹後逃跑,這類行為被稱為“詐市馬賊”。現代作家艾蕪也在作品中提到“專以偷馬營生”的馬賊。
騎馬搶劫的盜匪
指騎馬流竄、實施搶劫的群體,常見于古代平原或戰亂地區。如《清史稿》将“馬賊”與土匪、遊勇并列,視為需嚴懲的對象。
最初僅指偷馬或騎馬劫掠的盜匪,後逐漸泛化為對強盜、惡徒的統稱,尤其在描述群體性暴力犯罪時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魏書》《清史稿》等史料或相關文學作品。
《馬賊》是指那些以騎馬搶劫行人、車輛財物的盜匪。他們常常出沒在山間、邊境地區等地,采取狡猾的手段來迅速搶奪財物。
《馬賊》這個詞由部首馬和賊組成。馬的拼寫部首是馬字頭,賊的拼寫部首是貝字頭。《馬賊》總共有11個筆畫。
《馬賊》一詞源自古代漢語。《馬賊》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馬賊」。
在古時候,漢字《馬賊》的寫法較為繁瑣,馬字的舊字形是「馬」,賊字的舊字形是「賊」。
1. 警方在山區成功抓獲一夥馬賊。
2. 這個地方曾經頻繁發生馬賊搶劫事件。
1. 馬匪:指騎馬搶劫行人財物的盜賊。
2. 騎劫:指騎馬進行搶劫。
3. 搶劫:指以武力或威脅手段搶奪財物。
1. 盜匪:指從事搶劫、盜竊等犯罪活動的人。
2. 強盜:指使用暴力手段進行搶劫的人。
3. 土匪:指在農村或偏遠地區活動的盜匪。
1. 正義:指符合道義或法律的正當行為。
2. 正直:指品德高尚,坦率直言的人。
3. 警察:指負責維護社會治安和打擊犯罪的執法人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