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引帝王車駕之士。 唐 于志甯 《谏太子承乾引突厥達哥支入宮書》:“善則率土霑其恩,惡則海内罹其禍。近聞僕寺、司馭,爰及駕士、獸醫,始自春初,迄於夏晚,恒居内役,不放分番。”《宋史·輿服志二》:“禮制局言,所有駕士衣服尚循舊六引之制,宜行更正。”
“駕士”是古代官職名稱,主要用于導引和管理帝王車駕,具體含義及出處如下:
駕士(拼音:jià shì)指古代負責帝王車駕導引及管理的專職人員,屬于内侍省或太仆寺下屬職位,常見于唐代和宋代。其職責包括駕馭車馬、維護車駕儀仗等。
唐代記載
唐初名臣于志甯在《谏太子承乾引突厥達哥支入宮書》中提到:“近聞僕寺、司馭,爰及駕士、獸醫,始自春初,迄於夏晚,恒居内役,不放分番。”說明駕士需長期在宮廷内服役,負責車駕相關事務。
宋代制度
《宋史·輿服志》記載,禮制局曾建議改革駕士服飾制度:“所有駕士衣服尚循舊六引之制,宜行更正。”可見宋代對駕士的儀制有嚴格規範。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為“管理事務的人”,但這一用法缺乏權威曆史文獻支持,更可能是基于“駕”字的現代含義(如駕駛、掌控)衍生的解釋。
駕士(jià shì)是一個常用詞彙,在漢語中有着特定的意義。下面将對該詞進行拆分、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并列舉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駕士的拆分部首為馬,駕的總筆畫數為7,士的總筆畫數為3。
駕士這個詞最早出自古代兵器的名稱,代表着戰車上的戰士。然後逐漸演變為指代乘坐載具的駕駛員。
在繁體字中,駕士也可以寫作駕士。
在古代漢字中,駕士的寫法稍有不同,駕字的上方有兩個點,士字則正常寫作。
他是一名經驗豐富的駕士,每天都在忙碌地開車。
駕駛員、駕駛、駕駛執照、駕駛技術。
司機、車手。
乘客、候客。
以上是對詞彙“駕士”的簡要解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