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棄兒的意思、棄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棄兒的解釋

[abandonment] 被父母遺棄的孩子

詳細解釋

被父母遺棄的嬰幼兒。 宋 蘇轼 《與朱鄂州書》:“ 軾 向在 密州 ,遇饑年……專以收養棄兒。”《清史稿·食貨志一》:“若父母均無所考,或均無國籍,而生於 中國 地方者,亦屬 中國 國籍。其生地并無可考而在 中國 地方發見之棄兒,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棄兒"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具有明确含義且帶有情感色彩的複合名詞,其核心釋義及權威解析如下:

一、核心釋義 指被父母或法定監護人主動遺棄、無人撫養的未成年兒童。該詞強調主動抛棄的行為及被抛棄者未成年且無助的狀态。例如: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024頁明确釋義為:'被父母遺棄的孩子。'"

二、詞源與結構解析

三、引申與社會語境含義 在文學與社會學語境中,"棄兒"常被賦予更廣泛的隱喻意義:

  1. 社會性棄兒:指被主流社會忽視、排斥的弱勢群體或個體。如魯迅作品中常以"棄兒"意象隱喻封建禮教壓迫下的邊緣人物(參考《魯迅全集》相關研究)。
  2. 文化/精神棄兒:形容失去文化根基或精神歸屬感的人。例:"在全球化浪潮中,一些人産生了文化棄兒的疏離感。"(見《社會學概論》相關論述)

四、權威辨析 需嚴格區分"棄兒"與"孤兒":

五、引用參考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024頁。(核心釋義來源)
  2.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字源分析依據)
  3. 《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文學隱喻例證)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法律出版社,2020年。(法律概念辨析依據)
  5. 《社會學概論新修》(第五版),鄭杭生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年。(社會引申義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棄兒”指被父母遺棄且無人監護撫養的兒童,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定義
    指被父母主動遺棄的嬰幼兒或未成年兒童。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文獻,如蘇轼《與朱鄂州書》記載其在密州饑荒時期專門收養棄兒,說明該現象在古代已受關注。

  2. 法律與社會背景
    《清史稿》中明确,若棄兒父母國籍不明或無法考證,且在中國境内被發現,則自動歸屬中國國籍。這反映了古代法律對棄兒身份的初步規範。

  3. 同義詞關聯
    “棄孩”為同義詞,如宋代蘇轼詩句“灑涕循城拾棄孩”即描述戰亂中撿拾被棄孩童的場景,與“棄兒”含義完全一緻。

  4. 社會影響
    該詞常被引申為比喻,如“社會的棄兒”指被主流群體排斥的人,凸顯其失去家庭庇護後的生存困境。

例句(來自):
“青壯年在低頭乞讨嗟來之食的同時,也失去了自食其力的精神,淪為社會的棄兒。”

别人正在浏覽...

拜首寶瑛卑行鼻峯餅師博練吵翻淳醨慈保邸觀地機弟息鬥斛憤不顧身負險不臣鋼索幹蘭更長夢短公巫洸潒恒操豢牢煇麗渾然天成貨錢佳處姣麗驕卒羁離金尾駒犢闶門靈境陵聚孟竹廟食鳴岐鳳珉珣排拫砲龍烹鳳嵌花奇咳蜻蜓颯焉沙汏哨棒舍己救人詩輯時憲書失意守鎮孀雌桃源路讬慮秃友婉靜無...無...夏後開小産襲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