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府的意思、道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府的解釋

清 時道一級地方政府,或該級政府的行政長官。《清史稿·世祖紀一》:“兵興以來,地荒民逃,流離無告。其令所在有司廣加招徠,給以荒田,永為口業,六年之後,方議徵租。各州縣以招民勸耕之多寡、道府以責成催督之勤惰為殿最。歲終,撫按考核以聞。” 易宗夔 《新世說·假谲》:“未幾 楊 巡撫 廣東 ,即保薦 王 同往,以道府用,洊升兩司。” 何剛德 《春明夢錄》卷下:“禦史輾轉一二十年,亦不過得道府而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道府"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行政屬性的複合詞,通常指代中國古代的"道"和"府"兩級行政區劃單位的合稱。根據《漢語大詞典》,"道"在唐宋時期是介于中央與州之間的監察區或行政區,如唐代将全國劃分為十道;"府"則是自唐代起設立的高級别行政區,如京兆府、河南府等。二者組合形成的"道府"一詞,在明清時期特指由省級行政單位(道)管轄的府級政區,例如《明史·地理志》中記載的"山東道濟南府"。

《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對此有進一步闡釋:"道"作為監察或軍政機構,負責統轄若幹府州縣,"府"則是具體的行政實體,承擔賦稅征收、司法審理等職能。在清代文獻中,"道府衙門"常作為地方行政體系的總稱,例如《清會典》記載的"各省道府州縣官員考核章程"。該詞現已退出行政用語體系,主要見于曆史文獻及古代文學作品中,如《紅樓夢》第五回所述"各省道府官員具表慶賀"的場景描寫。

網絡擴展解釋

“道府”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曆史背景和語義演變進行區分:

一、作為道德評價的成語(古代文化語境)

  1. 基本含義
    指道德高尚的官員及廉潔高效的政府機構,強調官員品德與執政能力的結合。
  2. 詞源與結構
    • 起源:源自古代中國,官員被視為社會道德楷模,該詞是對德政的贊美。
    • 構詞:主謂結構,“道”指德行,“府”指政府機構,組合後凸顯“以德治政”的理念。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官員清廉、政府為民服務的語境,如“道府之風,百姓稱頌”。

二、作為清代行政術語(曆史制度語境)

  1. 行政層級定義
    “道府”指清代“道”一級的地方政府或其行政長官,屬省級以下、州縣以上的行政單位。
  2. 職能與記載
    • 負責轄區内的民生管理,如《清史稿》記載其職責包括招民墾荒、賦稅催征等。
    • 官員考核标準與政績挂鈎,如“道府以責成催督之勤惰為殿最”。

總結
“道府”既可表達對德政的理想化描述,也是清代具體的行政建制。兩種含義分别源于文化觀念與曆史制度,需根據上下文區分。若需進一步考證清代職官體系,可查閱《清史稿》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頒榜謗端鄙悖比基尼捕風才德兼備藏掖慚怍除身稻場定科頓履鳳求凰富埒王侯關聖帝君閨行故事詩含辛如苦橫倒豎歪囏屯交薦嚼牙巴戛玉敲金計點誡律競技即溫聽厲絶服渴想樂樂六嫔落星呂律漫天要價慢違毛坯房魅鄉魅虛岷山民營乾和齊嶄嶄缺喪取憎如履平地試煉石炮失事死勁誦記所自讨臉蹪蹈圖囊頑耍勜劜閑時銜怨西皓謑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