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府的意思、道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府的解釋

清 時道一級地方政府,或該級政府的行政長官。《清史稿·世祖紀一》:“兵興以來,地荒民逃,流離無告。其令所在有司廣加招徠,給以荒田,永為口業,六年之後,方議徵租。各州縣以招民勸耕之多寡、道府以責成催督之勤惰為殿最。歲終,撫按考核以聞。” 易宗夔 《新世說·假谲》:“未幾 楊 巡撫 廣東 ,即保薦 王 同往,以道府用,洊升兩司。” 何剛德 《春明夢錄》卷下:“禦史輾轉一二十年,亦不過得道府而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道府”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曆史背景和語義演變進行區分:

一、作為道德評價的成語(古代文化語境)

  1. 基本含義
    指道德高尚的官員及廉潔高效的政府機構,強調官員品德與執政能力的結合。
  2. 詞源與結構
    • 起源:源自古代中國,官員被視為社會道德楷模,該詞是對德政的贊美。
    • 構詞:主謂結構,“道”指德行,“府”指政府機構,組合後凸顯“以德治政”的理念。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官員清廉、政府為民服務的語境,如“道府之風,百姓稱頌”。

二、作為清代行政術語(曆史制度語境)

  1. 行政層級定義
    “道府”指清代“道”一級的地方政府或其行政長官,屬省級以下、州縣以上的行政單位。
  2. 職能與記載
    • 負責轄區内的民生管理,如《清史稿》記載其職責包括招民墾荒、賦稅催征等。
    • 官員考核标準與政績挂鈎,如“道府以責成催督之勤惰為殿最”。

總結
“道府”既可表達對德政的理想化描述,也是清代具體的行政建制。兩種含義分别源于文化觀念與曆史制度,需根據上下文區分。若需進一步考證清代職官體系,可查閱《清史稿》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道府》是一個中文詞彙,它指的是道教的宗廟或官署。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拆分部首和筆畫:道府的部首是辶(辵),它在字符的左邊。其中,辵(辶)表示“行走”的意思。道府的筆畫總共有11畫。 來源:道府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主要出現在道教的發展過程中。道教是中國的一種宗教信仰體系,它的主要思想是追求長生不老和修行成仙。在道教的體系中,道府是道教的聖地之一,用來供奉神靈和舉行儀式。 繁體:道府在繁體字中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道府。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道府在古代的寫法與今天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1. 我們要過去參拜道府,祈求平安。 2. 這座道府有悠久的曆史,是道教信仰的中心。 組詞:道府沒有太多的組詞。但是,我們可以根據道府的意義來組詞,比如“道教”、“道士”等。 近義詞:道府的近義詞包括“道觀”、“宗廟”等。它們的意義類似,都是指道教的聖地或官府。 反義詞:道府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立概念。因為道府代表着道教的信仰和宗廟,沒有确切的相反之處。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