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茅舍的意思、茅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茅舍的解释

[thatched cottage] 茅屋;草屋

茅舍无烟。——《聊斋志异·促织》

详细解释

亦作“茆舍”。1.茅屋。《三国志·蜀志·秦宓传》:“ 宓 称疾,卧在茅舍。” 宋 辛弃疾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词:“茆舍疎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 元 曹明善 《沉醉东风·村居》曲之二:“茆舍宽如钓舟,老夫闲似沙鸥。” 陈毅 《由北京到广州》诗:“清水池塘傍茅舍,鳶飞鱼跃竹万竿。”

(2).用以谦称自己的住宅。《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若得法师降临茅舍,此乃万千之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茅舍,汉语词汇,指用茅草覆盖屋顶的简陋房屋,常指乡野贫寒人家的居所。以下从词典释义、历史源流及文学意象三方面详细阐释:


一、词典释义

  1. 基本定义

    指以茅草为屋顶的简易房舍,多位于乡间或山野,具有朴素、简陋的特点。

    《汉语大词典》释为:"茅草盖的房屋。多指贫寒之家所居。"

    《现代汉语词典》释为:"用茅草等覆盖屋顶的简陋房子。"

  2. 构词解析

    • 茅:茅草,古代常用作屋顶材料(《说文解字》:"茅,菅也")。
    • 舍:房屋、居所(《说文解字》:"舍,市居曰舍"),引申为简陋住所。

二、历史源流与文化内涵

  1. 物质层面的实用性

    古代因茅草易得、成本低廉,贫民常以此筑屋。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茅茨不翦",描述百姓简朴生活。

  2. 文学中的隐逸象征

    唐宋诗词中,"茅舍"常与隐士、田园生活关联,代表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 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草屋即茅舍);
    • 白居易《效陶潜体》:"榆柳百余树,茅舍十数间"。

三、权威文献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年修订版,第9册第128页。

    权威出版链接(注:此为汉语大词典官网,具体条目需查阅纸质或数据库版本)

  2. 《辞源》(第三版)

    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第2347页"茅"字条。

    官方介绍页

  3. 《全唐诗》电子数据库

    中华书局整理版,收录白居易《效陶潜体》等原文。

    访问入口


四、语义延伸与现代使用

现代语境中,"茅舍"仍保留"简朴居所"之意,但多用于文学描写或历史叙述,如:"山间一座茅舍,炊烟袅袅"。其核心意象始终承载着自然、淡泊、返璞归真的文化基因。

网络扩展解释

“茅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茅舍”指用茅草搭建屋顶的房屋,即茅屋、草屋。古代因经济条件限制,普通百姓常以茅草、竹木等简易材料建造住所,这类房屋被称为“茅舍”。例如《聊斋志异·促织》中描述“茅舍无烟”,即通过茅舍的简陋环境烘托生活境况。

二、发音与注音

三、文学与历史引用

  1. 谦称用法:古人常以“茅舍”谦称自己的住宅。如《初刻拍案惊奇》中“老道今日为何光降茅舍”。
  2. 诗词意象:
    • 白居易《别草堂三绝句》:“三间茅舍向山开,一带山泉遶舍回”;
    • 陆游《茅舍》诗描绘田园生活:“茅舍晨鸡复暝鸦,暮年别自是生涯”;
    • 辛弃疾词中亦用“茆舍”代指简朴居所。

四、近义词与相关词汇

五、文化内涵

“茅舍”在传统文化中常象征清贫、隐逸或自然简朴的生活态度。例如张可久诗句“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将茅舍与文人雅士的淡泊志趣结合。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典故,可参考汉典、诗词库等来源(如、3、7)。

别人正在浏览...

白案,白案儿败不旋踵碧纱橱不识时长诗触途的毕灯火店等腰三角形蠹居棊处风疽辐解高亚给谏更张蘅臯和释虹陛洪钧踝骨互词辉煌金碧回睛晖煜夹单荐居交让捷黠济救金蕉叶尽职激赏库隮陟畯儒空洒洒来日方长僚采灵哥马步箭绵笃抹零钳工签子手群丛去时柔颜山意虱虫手集水利熟谏顺辞苏门啸缩进体范蜕皮玩弄词藻卫生纸无辜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