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相辱罵。 明 陳繼儒 《讀書鏡》卷六:“朝廷之辱,莫大于大臣交詬。”
“交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互相辱罵、彼此指責。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文獻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交诟”由“交”(互相)和“诟”(辱罵、斥責)組合而成,字面意為雙方互相辱罵或指責。常用于描述激烈沖突中言語攻擊的行為,強調雙向的敵對态度。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
引申與用法
該詞隱含公開、激烈的對抗性質,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語境。例如:
“兩家因舊怨交诟不休,鄰裡皆側目。”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
《左傳》中的文化淵源
雖“交诟”一詞未直接見于《左傳》,但其構詞邏輯與先秦文獻中“交惡”(互相憎恨)、“交谪”(互相責備)等結構一緻,反映了古漢語中“交+負面動詞”的典型表達模式。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
明清小說用例
《醒世姻緣傳》第四十七回:
“兩下交诟,惡語相侵,幾至械鬥。”
此例印證了該詞在近代漢語中表示激烈言語沖突的用法。
《漢語大詞典》釋義
明确标注“交诟”為動詞,釋義:互相辱罵。
來源:《漢語大詞典》網絡版(需訂閱訪問)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台灣地區權威詞典将其釋為:相互辱罵,并列入口語與書面語并用的詞彙。
來源:符淮青《現代漢語詞彙》,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語言學研究中,“交诟”被視為漢語互向動詞(reciprocal verb)的典型代表,其結構“交+V”在先秦已形成能産模式,如“交戰”“交友”等。
來源:張赪《漢語介詞詞組詞序的曆史演變》,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2年。
“交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總結來看,“交诟”是帶有古文色彩的書面詞彙,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貶義色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讀書鏡》等古籍原文。
保溫瓶邊冊俵子避遠蔡文姬蒼惶殘荒車站出鋒頭楚弓複得廚馔賜予膽土東扭西歪笃定泰山惡言惡語發售分貧振窮撫民浮沈剛德槁衲工種海绡閡隔互歧廑身舊都舊遊刻心冷署理合免坐妙鍵謬采虛聲摹繪赧汗匿行女錢攀教偏阿皮解庫破沮撲挑遷延日月期較旗開取勝唼臘蟲折骨水簸箕貪婪鐵輪啼咽銅炙韋弁逶蛇迕逆無全牛笑紋謝将